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布鲁菌性附睾睾丸炎(BEO)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已婚男性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BEO组和非BEO组,分别为46、5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床表现中,BEO组患者出现下腹痛、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症状频率高于非BEO组[26.1%(12/46)比8.0%(4/50),89.1%(41/46)比12.0%(6/50),28.3%(13/46)比6.0%(3/50),χ2 = 5.643、57.037、8.548,P均< 0.05]。实验室检查中,BEO组患者白细胞(WBC)升高检出率高于非BEO组[23.9%(11/46)比8.0%(4/50),χ2 = 4.602,P < 0.05];精子浓度(DENS)降低检出率高于非BEO组[21.7%(10/46)比2.0%(1/50),χ2 = 9.201,P < 0.05]。治疗2 ~ 7 d,所有BEO患者阴囊肿痛和/或触痛减轻;治疗3 ~ 5 d,下腹痛、排尿困难症状减轻;治疗12周后,97.8%(45/46)的BEO患者阴囊睾丸彩超检查正常,95.1%(39/41)的勃起功能障碍者恢复正常,76.9%(10/13)的早泄患者症状消失,80.0%(8/10)的DENS降低者恢复正常,6例精子总活力(PRNPPER)降低患者中有5例恢复正常。结论BEO患者具有下腹痛、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生精功能障碍等临床特征,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附睾睾丸炎 性功能 精子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羊种1型、3型布鲁菌感染致病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选取其中血液细菌培养为布鲁菌阳性且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AMOS-PCR方法进行菌种菌型鉴定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鉴定结果分为羊种1型和羊种3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以及疗效情况。结果71例布鲁菌病患者中,羊种1型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为(39.91 ± 16.04)岁;羊种3型49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为(40.67 ± 18.72)岁。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1,t = 0.166,P均> 0.05)。羊种1型患者生活在农区10例(45.5%)、牧区10例(45.5%)、城市2例(9.1%),羊种3型患者生活在农区40例(81.6%)、牧区7例(14.3%)、城市2例(4.1%),地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76,P < 0.05)。羊种1型、3型患者出现睾丸肿痛症状比例[22.7%(5/22)、6.1%(3/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7,P < 0.0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羊种1型、3型患者发生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2例(54.5%)、14例(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13,P < 0.05)。羊种1型患者治愈10例(45.5%)、好转12例(54.5%),羊种3型患者治愈34例(69.4%)、好转15例(30.6%),两组均无无效及复发患者,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90,P < 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羊种1型、3型患者生活地区有差异,羊种1型患者易出现睾丸肿痛症状和布鲁菌病并发症。

  • 标签: 布鲁杆菌属 羊种1型 羊种3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鲁菌病血常规异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布病科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1 036例,其中布鲁菌病血常规异常患者274例(病例组),血常规无异常患者762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274例病例组患者,男性128例、女性146例,年龄为(36.3 ± 18.7)岁;76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81例、女性381例,年龄为(35.4 ± 20.4)岁。组间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主要的感染途径均为接触羊牛等家畜,分别为254例(92.7%)、724例(95.0%);出现头晕症状的比例分别为31.0%(85/274)、17.7%(135/762),出现皮疹的比例分别为14.2%(39/274)、3.0%(23/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331、45.054,P均< 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发热、多汗、乏力症状,且较为常见,体征以脾大多见,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病例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48例,血红蛋白降低160例,血小板计数减少148例,其中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17例,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23例,同时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计数减少16例,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13例。结论在布鲁菌病流行地区,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多汗等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血红蛋白降低时,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常规异常后,临床医生应考虑到布鲁菌感染的可能。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血常规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