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对位取代吡嗪衍生物的几何构型,利用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带有给、吸电子基团对吡嗪衍生物与苯、吡啶相比,也具有很好的共轭性;随着分子共轭链的增长,分子的偶极矩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对于具有相同共轭链的同分异构体,推电子基团与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共轭链相连,则分子的电荷转移明显,导致偶极矩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间的电子跃迁更容易;吸电子基团与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共轭链相连,情况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分子设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共轭 分子轨道 吡嗪 基团 能级 偶极矩
  • 简介:纳米材料在现实应用中表现出越来越优异的性能,其微结构往往对宏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从正电子湮没技术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材料微观结构领域的独特优势,介绍了其在纳米金属、合金以及纳米半导体等材料中的微结构研究工作,阐述了纳米材料微结构对基础学科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正电子湮没 纳米材料 微结构 缺陷
  • 简介:在AM1方法优化的几何结构基础上,用INDO/CI-SOS方法深入探讨硼羰基(B-C=O)螺旋共轭化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讨论了硼羰基的不同取代位置对螺旋共轭体系的电子光谱、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羰基的引入可改善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随着硼羰基个数的增加,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增大,大入射波长为1064nm时,β绝对值比未被取代的螺旋共轭化合物的β值增大一个数量级,达到13.84×10-40C·m.

  • 标签: 共轭体系 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羰基取代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结构 个数
  • 简介:应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He原子包含电子相关波函数的基态能量,获得了与精确值非常接近的结果.实践表明,应用MonteCarlo方法有可能在多电子体系中直接采用包含任意2个电子间距离ry的函数作为变分函数来考虑电子相关作用.

  • 标签: MONTE CARLO方法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电子相关作用
  • 简介:应用量子化学DVXα方法对钌系氰氯络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解析,确定了相应的稳定几何形态和微观电子结构,为合成、应用和深入研究它们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钌系氰氯络合物 电子结构 DVXα方法
  • 简介:在密度泛函理论的PBE1PBE/6-31G(d)水平上对呋喃查尔酮及其衍生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在获得基态稳定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其电子吸收光谱,探讨了取代基和溶剂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平均绝对偏差仅为3.3nm(0.04eV).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引入和溶剂极性的增大均使光谱发生红移.通过前线轨道分析,揭示了该类化合物的主要吸收峰均源自分子中HOMO→LUMO电子跃迁.

  • 标签: 呋喃查尔酮 电子吸收光谱 取代基效应 溶剂效应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用ZIND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母体双阴离子荧光素分子(1)与单(2)、双(3)取代形成的单阴离子荧光素分子的基态电子结构不同,而且1与2和3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转移方向相反.体系1~3的最大吸收波长依次发生红移,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 标签: 荧光素 电子结构 光谱性质 电子转移
  • 简介:采用自洽场离散变分Xa(SCC-DV-Xa)方法对纯V2O5及夹层V2O5的能带结构、态密度、键强度、电子集居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引入V2O2层间的最佳位置是在双键氧之下(或之上),且靠近层的中心位置,此时它与周围原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并且材料的导电性增强,使夹层复合材料Li+注入/脱出具有很好的可逆性和较好的光学性质.

  • 标签: PEO 夹层复合材料 掺杂位置 电子结构 五氧化二钒 锂离子
  • 简介:采用HF、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BP86方法,对扩展卟啉(hexaphyrins)及2个Au+与之组成的双金属配合物的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TDDFT方法对2种体系的电子光谱等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hexaphyrins与Au+配位使得体系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电子相关效应,HF方法不适合该体系的研究,MP2方法和BP86方法给出了相近的几何结构.从简单的卟吩变化到扩展卟啉,体系结构的显著变化导致前线轨道的组成和能级也随之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很难用简单的四轨道模型对体系所有显著的电子跃迁给予明确的解释.由于Au+与hexaphyrins的配位对体系前线轨道的组成影响不大,因此对hexaphyrins-Au+紫外-可见光谱的计算和解析得到与hexaphyrins相似的结果.

  • 标签: 扩展卟啉 从头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UV电子光谱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混合基组水平上对Al掺杂Sn12-团簇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Al内掺杂Sn12-团簇能量更低更稳定,但LU-MO-HOMO能隙较小.外掺杂多面体簇中,电荷从Al原子移向Sn12-笼,趋向形成[Al+Sn122-]结构;内掺杂多面体簇中,电荷从Sn12-笼移向Al原子,趋向形成[Al-@Sn12]结构.

  • 标签: Al掺杂Sn12-团簇 结构及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MgF:晶体近邻F位进行双空穴调制掺杂,选择PBE泛函进行计算,对比N单掺杂MgF:晶体和N近邻双掺杂MgF。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吸收光谱.通过对电子结构的比较,研究了N近邻双掺杂对MgFz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给出了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N近邻双掺杂对MgF:晶体光学性能具有较佳的调制效果,其效果优于(N,Fe)双掺杂调制.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双空穴调制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 简介:采用1-氨基蒽醌经酰氯化,合成含双键的单体,再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随后对共聚物进行了Hofmann反应,制得含伯胺侧基和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含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性能.

  • 标签: 蒽醌 水溶性聚合物 Hofmann反应 电子转移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纯MgF2晶体、Co掺杂MgF2晶体、P掺杂MgF2晶体和(Co,P)双掺杂MgF2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掺杂后的MgF2晶体发生了畸变,原子之间的键长也有所变化.(Co,P)双掺杂后,由于非金属原子P态和金属原子d态之间的轨道杂化,在MgF:的导带与价带之间形成了新的杂质能级,这些杂质能级一方面减小了MgF2的带隙宽度,使光吸收曲线红移到可见光区,另一方面有利于光生电子一空穴对的分离,提高了MgF2光催化效率.(Co,P)双掺杂使位于禁带中的杂质能级的态密度明显增加,导致电子从价带跃迁到杂质能级和从杂质能级跃迁到导带的概率增加,从而使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并揭示了(Co,P)双掺杂MgF2在光学元器件方面的潜在应用.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钴磷双掺杂MgF2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 简介:研究了磺化2,3-萘酞菁锌(Ⅱ)、钴(Ⅱ)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乙醇、水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萘酞菁配合物的Q带与相应的酞菁配合物Q带相比,电子吸收光谱红移80~90nm,荧光光谱红移约100nm,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在金属萘酞菁中引入磺酸基,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Q带发生红移,但是影响不大.对于相同中心金属的配合物,改变溶剂的种类对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的Q带影响较大.在金属萘酞菁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时,在相同溶剂中与无取代萘酞菁相比发生荧光光谱Q带红移,荧光强度增大.但在萘酞菁环上继续引入磺酸基时,荧光强度反而减少.磺化萘酞菁钴比磺化萘酞菁锌有较大的荧光强度.不同浓度下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说明金属萘酞菁有集聚倾向、能形成基激缔合物.

  • 标签: 磺化反应 2 3-萘酞菁锌(Ⅱ)配合物 2 3-萘酞菁钴(Ⅱ)配合物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磺酸基
  • 简介:提出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催化H2S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电池电子转移机制,即借助于催化剂分子自身歧化所形成的催化电池M(Ⅰ)Pc-PcM(Ⅲ)实现底物(HS-)与分子氧间的电子转移,其反应过程为阴极反应:O2+M(Ⅰ)Pc→O2-+M(Ⅱ)Pc,阳极反应:HS-+M(Ⅲ)Pc→HS·+M(Ⅱ)Pc。这一电子转移过程也是决定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从而导致催化反应按自由基历程进行。

  • 标签: 双核金属酞菁 催化电池 反应机理
  • 简介:运用G98W程序,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2,5-(Me3Si)2MeC5H2FeI(CO)2]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在能量上可作为结构单元而稳定存在.该结构单元为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和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茂金属 从头算 电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