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管子》中的“宙”是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的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是万物生于天地;二是天地是开放的,生化万物的功能无限。《宙》在另一段中言:"天(通育)养,无计...

  • 标签: 《管子》四篇 本体概念 天地万物 郭沫若 圣人之道 《易传》
  • 简介:先秦儒学的义理开与演进过程是其理论系统不断完善和建构的过程。儒家创始入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本源,以礼为表徵,仁礼合一的思想系统。这个系统纵向打开即践仁以知天,横向落实即“修己以安百姓”。孟子将孔子的仁礼合一向内转,就仁而言性善,复由性善层层外推,主张仁政。荀子将孔子的仁礼合一外化,由性恶而重礼法,追求履礼以天。《中庸》就孔子的践仁以知天而内在地讲天人性命相贯通,《易传》由天效地而外在讲天生人成。《大学》顺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的思路,完善了儒家的内圣外王系统。先秦儒学在义理的开转易和互斥互补中建立起相对圆满的理论形态。

  • 标签: 仁礼合一 天人 性命 内圣外王
  • 简介:苏轼站在义理易的立场,从卦爻结构的角度直接阐明了其解易宗旨.他在解卦中多以"卦而言之"、"爻别而观之"以启文端.这就是在解卦实践中提出的"卦爻别"说.我们可以从苏轼易学的立场、苏轼对易学史上卦爻结构观的考察以及对"卦爻别"方法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苏轼在卦爻结构观上的"卦爻别"说.

  • 标签: 苏氏易传 卦爻结构观 卦合爻别
  • 简介:本文主旨在研究之思想.管法思想源流,在于形上学之道,改造儒之道统为社会道德礼义廉耻,效法阴阳家之天道,予人性基本需求;之法为战国田齐时代产物,是根据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改革应运而生的思潮;之意义之演变,从其字义,与刑、礼及其意义的扩展为宪律(根本大法)、制度、法度、法律、法令、政策、方法的意义;之体系的建立,即是宪律制度(根本大法)的确立,法制的设置,法度(法律)的订定,法令的推行,法禁的设置,版(公布的成文法)之公布,执法的过程,建立法之体系;与权利、与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之特性为其精神公平无私、平等;其特质为绝对、恒常、超越;之推行的过程要、重令、任.

  • 标签: 管子法源流 意义 体系特征
  • 简介:先秦儒家主大义灭吗?其答案至少不是全称判断。比如,《春秋》记载鲁国诛庆父这个经典案例及其微言大义,就疑大义灭,而有亲属容隐制度萌芽。春秋鲁国宗室和朝臣庆父、叔牙、季友是三兄弟,叔牙、庆父先后弑君(也分别是弑兄杀弟),季友则立诛叔牙、缓诛庆父,力守君臣之义,同时尽可能悉心敦睦并力保延续与叔牙、庆父的兄弟伦理,曲尽亲亲之道。伦理亲情中血色淋漓,刀光剑影中维护伦理,其中蕴涵着求解伦理和政治法律关系两难、顾全伦理和政治法律关系的努力及其智慧。其直面问题、寻找成因、求解两难、所达目的等方面,都对大义灭审慎存疑,发育着亲属容隐制度。由此细化深化大义灭、亲属容隐研究,有助于凸显其两难,妥为调谐伦理和法律关系。

  • 标签: 《春秋》 大义灭亲 亲属容隐
  • 简介:现代环境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全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环境的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的底线;(3)从生态的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的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易传》提出“保太和,乃利贞”的光辉哲学命题,揭示了社会和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创造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并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易传》哲学还包涵着“以财聚人”的人本主义经济思想,与以追求利润为旨归的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 标签: 易传 社会和平 经济发展 人本主义
  • 简介:《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释》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易》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即由先天八卦至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化过程及规律,其所蕴含的"圣人之意"乃是教人由德返道、后天返先天之意。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象为全象,又为圆象,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而人则需先"利贞"才能最终达至"元亨"。乾主气,为道之全,坤主形而包于天,故坤虽具四德而受时地所限。人应本坤道而顺承天,由"利贞"而返"元亨"。临卦处"成终成始"之位,在春之先,故备具乾坤四德;屯、随、无妄、革等卦之二、五两爻因孚乾坤正位,故亦备具乾坤四德。如果明了《大学》内止至善、外明明德之说,《中庸》中和、不息之境,自不难理解《易经》"各正性命""保太和"即以人天之旨。

  • 标签: 《易经证释》 圣人之意 由德返道 以人合天
  • 简介:<正>天人关系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见解。总的说来,“天人合一”是先秦哲学家最普遍的观念。荀子虽然提出“明于天人之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这一矛盾源之于荀子的“天”的二重性:自然之天与意志之天。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荀子轻自然之天,重意志之天。这也反映出先秦哲学家的一个总的致思倾向。就此,笔者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 标签: 荀子 先秦哲学 天人之分 自然之天 自然界 天人关系
  • 简介:<正>《孟子》一书中有数处提及助,如《公孙丑上》云:“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租税已经普遍采取实物形式,孟子却主张实行助及劳役形式。人们从已经熟悉的“劳役—实物—货币地租”的演进系列出发,是很容易对之作出“落后”、“倒退”甚至“反动”的评价来

  • 标签: 孟子 评价 实物形式 思想 薄税敛 战国时期
  • 简介:时代不同的观念也不同,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的应用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和习俗.古法多义,是古人观念多样性的反映.学界认为商周人没有法观念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周代'在军法'的观念起源很早,由于军容不入国的习俗,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的规范.

  • 标签: 法观念 习俗 军法
  • 简介:试论管子"三分损益"罗天全"三分损益"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管子·...

  • 标签: 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以“礼”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自然思想。首先肯定“礼”是中国古代典型的自然思想,并追溯了“礼”的起源,指出了礼的自然特性:非绝对永恒性、与人定法的融合性以及与道德的交互性。最后说明了“礼”这一自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实践儒家治世方法的理论指导。而主张只有道家思想是自然的观点,显然缺乏对于儒家礼思想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儒家 自然法 礼刑
  • 简介:<正>在齐国历史上,司马穰苴是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他的身份、时代、官职、活动,曾引起过许多争论;在齐国的文化典籍中,《司马》又是一部问题颇多的著作,它的作者、真伪、内容、流传,也曾经众说纷纭,难于被人确信。因此,有必要对司马穰苴其人和《司马》其书,进行一番考实,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并进而论述其思想、主张,给予恰如其分

  • 标签: 左传 史记 考论 齐国 齐景公 战国策
  • 简介:虽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冲突是舶来品,但通过与古希腊、古罗马冲突思想起源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冲突思想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最早能够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并且经过历代的积淀逐渐成熟和完善。

  • 标签: 冲突法 起源 比较
  • 简介:“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的“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的“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的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的,其中体现着非凡的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的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的“《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

  • 标签: 《周易》 境遇学 SWOT分析法
  • 简介:荀子的礼与法家的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的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的礼治仍是在孔子的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的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的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的法治则认为周朝的礼制已经不适合新的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的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的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的时代价值,而荀子的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 标签: 荀子 法家
  • 简介:法学家们在运用传统的“种加属差”的方式定义公共利益时遭遇了概念的不确定性的强烈冲击,迫使一部分入转向对公共利益的描述而非界定。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与韦伯的“理想类型”认为概念的形成对对象要一定有所取舍,这种取舍只能采取对核心特征的强调来进行,于是一定的典型便成为人们观察问题的焦点。现代经济的产生及变迁轨迹无不表明其利益观毋庸置疑的定格在公共利益本位上,将经济中以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为表征的公共利益观上升为公共利益的典型和理想类型也是方法论上的必然。

  • 标签: 公共利益 家族相似 理想类型 经济法 哲学 方法论
  • 简介:《汉语拼音方案》的标调直接来源于注音字母。注音字母的标调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次设定声调表示延续了历史习惯;中间不顾客观规律地取消了声调表示;最后在传统和科研的联合作用下,注音字母的标调被最终确定并沿用至今。

  • 标签: 语文规范化 汉语拼音方案 标调法 沿革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