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癌动脉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92 例行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 研究 组,每组各 46 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 生活质量、术后出血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饮食、睡眠、精神、心理等方面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 可以显著提高 肝癌动脉化疗栓塞 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肝癌肝动脉化疗 栓塞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共管模式在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43~89岁[(63.7 ± 11.3)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8例,股骨颈骨折52例,膝关节病10例。手术类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58例,全髋置换3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全膝置换10例。60例采用传统护理(传统护理组),60例采用联动共管护理(共管护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的预防血栓护理、常规VTE风险评估、治疗、宣教等;共管护理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三位一体共管模式管理,包括三位一体健康宣教,建立VTE预防小组及VTE跟踪表,术后加强康复护理与锻炼,优化药物、营养、疼痛管理等。比较两组术后第3,7天患肢肿胀率、入院时及术后第3,7天的D-二聚体水平、术后第7天VT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共管护理组术后第3,7天患肢肿胀率[13%(8/60)、8%(5/60)]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42%(25/60)、30%(18/60)](P < 0.05)。入院时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共管护理组术后第3,7天D-二聚体水平[3.40(2.11,6.10)μg/ml、3.70(2.61,6.82)μg/ml]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6.37(3.60,9.81)μg/ml、6.42(3.62,9.83)μg/ml](P < 0.01)。共管护理组术后第7天VTE发生率[3%(2/60)]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13%(8/60)](P < 0.05)。共管护理组住院时间[(10.1 ± 2.2)d]短于传统护理组[(11.4 ± 4.3)d](P < 0.05);共管护理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93%(56/60)]高于传统护理组[72%(43/69)](P < 0.05)。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期三位一体共管模式可减少术后患肢肿胀发生率,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VTE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外科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0 月 我 院收治的 64 例慢性乙型肝炎衰竭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干预 组, 每组各有患者 32 例。对照组 患者实施 常规护理, 干预 组 患者实施 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 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 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给予慢性乙型肝炎衰竭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 的 治疗依从性 ,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诱导化疗期间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确诊的204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流感染的病原、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并症以及预后情况。组间比较应用χ2 检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4例患儿中男116例、女88例,年龄8(1~14)岁。其中接受MAE方案(依托泊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诱导患儿170例,接受IAE方案(伊达比星+阿糖胞苷+依托泊苷)诱导患儿25例,接受预激方案[阿克拉霉素或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患儿9例。共有28例患儿发生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3.7%,其中26例患儿发生1次血流感染,2例患儿发生2次血流感染。病原谱中革兰阳性菌占53.3%(16/30),革兰阴性菌占40.0%(12/30),真菌占6.7%(2/30)。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6.7%,8/30),然后依次是链球菌属(13.3%,4/30)和大肠杆菌(13.3%,4/30)。12例革兰阴性菌中有3例为碳青霉烯耐药阴性菌,有2例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共有8例患儿(28.6%,8/28)因血流感染死亡,其中6例感染病原为耐药革兰阴性菌或真菌。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患儿血流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严重粒细胞缺乏患儿[16.6%(25/151)比5.7%(3/53), χ²=3.933, 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热时伴随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OR=4.258,95%CI 1.097~16.524,P=0.036)是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诱导化疗过程中,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菌感染预后差,严重粒细胞缺乏是显著危险因素。

  • 标签: 感染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注和解释疗法对化疗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宁夏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0周的关注和解释疗法。干预前、干预10周时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采用肿瘤患者疲乏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定。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两组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1)。进一步作简单效应分析,干预后10周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两组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得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1),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催眠药物使用得分方面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进一步作简单效应分析,干预后10周[PSQI总分(6.83±2.46)分,(10.79±1.01)分;睡眠质量(1.00±0.22)分,(1.24±0.82)分;入睡时间(0.91±0.26)分,(1.40±0.86)分;睡眠时间(1.00±0.20)分,(2.02±0.72)分;睡眠障碍(0.79±0.22)分,(1.60±0.59)分]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关注和解释疗法能有效缓解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疲乏,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关注 解释疗法 胃肠肿瘤 疲乏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