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肠道微生态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出本科室3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出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肠道微生态动态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并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儿童的肠道微生态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d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均高于治疗后8d,差异显著(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现象,运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早期应用肠道微生态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树兰(杭州)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胃癌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在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照组48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单纯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第7天检测所有被选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和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及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明显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