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39例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电视胸腔镜治疗组(A组)、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组(B组)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C组),分析三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结果A组与B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C组,但C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更低结论单纯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早期病例,对病程较长、炎症反应强烈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电视胸腔镜或胸膜剥脱术进行治疗。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73-02
  • 简介:摘要:猪胸膜性肺炎是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更是能够为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养殖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猪养殖户逐步增强了对猪胸膜性肺炎的重视程度,也能够根据行业规范创新生猪养殖的理念以及模式。做好猪胸膜性肺炎的临川诊断以及防治工作,既能够为生猪种群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还可以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了猪胸膜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的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方法。

  • 标签: 猪胸膜性肺炎 临床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制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55头4~6月龄胸膜性肺炎仔猪分成5组,予以A组仔猪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治疗,予以B组仔猪配尼霉素肌肉注射治疗,予以C组仔猪复方新诺明肌肉注射治疗,予以D组仔猪配尼霉素联合氟苯尼考分点肌肉注射治疗,予以E组仔猪复方新诺明联合氟苯尼考分点肌肉注射治疗,对比各组病猪治疗效果。结果:A组、D组及E组治愈率均高于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苯尼考、配尼霉素联合氟苯尼考及复方新诺明联合氟苯尼考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中效果均较为理想,其中以复方新诺明联合氟苯尼考治疗效果最佳,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提高病情防治效果。

  • 标签: 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防制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漏斗胸采用胸膜外矫治术治疗中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漏斗胸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行胸膜外矫治术进行治疗,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取整体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为0,与对照组的20%相比优势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应用于漏斗胸患儿的护理中效果可靠,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膜外矫治术 漏斗胸 护理
  • 简介:摘要:牛感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类典型的呼吸系统疾患,致病源为传染性支原体,在临床上主要以咳嗽、呼吸道、胸膜等出现炎症病灶为主要症状,由于起病速率较快,传染范围广泛,所引起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给牛饲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 标签: 传染性 胸膜肺炎 诊断 预防
  • 简介:摘要:疫病是危害牛群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如果在养殖场内蔓延,会为综合防治带来较大难度,提升养殖成本、损害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户要提升重视程度,根据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控,保证牛群健康生长。本文主要针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牛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牛养殖 传染性胸膜肺炎 防治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生猪养殖流域经常发生流行的一个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是由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引起,是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类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是肺脏出现充血、出血、坏死性或者纤维素的肺炎为主要特征,发生流行之后,如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诊断,势必会造成病情的快速传播蔓延,最终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要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掌握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动态,一旦发现应该紧急隔离,并做好严格的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病原传播渠道。防范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希望对更好地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 标签: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诊断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 T-spot-TB) 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90 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行 胸腔镜胸膜活检、 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 T-spot-TB试验检查,分别记为 胸腔镜组与联合组;同时将两组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金标准诊断显示,本组 90 例患者中 62 例患者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占 68.9% ; 胸腔镜组与联合组比较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 T-spot-TB试验可显著提高 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胸膜活检 外周血 T-spot-TB试验 结核性胸膜炎 准确率 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拔管后病患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对预防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内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诊治的144例结核性胸膜炎病患,根据拔管后是否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2例,观察呼吸功能锻炼对预防胸膜粘连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患的病患发生胸膜粘连发生率率6.94%(5/72)显著低于参照组20.83%(15/72),差异较大(?2=5.81,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患的FEV1、FVC、FEV1/FVC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t=5.59、5.62、5.48,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病患的FEV1、FVC、FEV1/FVC基本无变化,而参照组病患的FEV1、FVC、FEV1/FVC显著降低,差异明显(t=3.21、3.42、3.69,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拔管后病患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胸膜粘连的发生率,改善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积液 拔管 呼吸功能锻炼 胸膜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和降钙素原(PCT)分别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与细菌性胸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与细菌性胸膜炎的各41例患者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核组和细菌组。分别应用T-SPOT技术检测结核性胸膜炎以及PCT来诊断细菌性胸膜炎,比较两组的PCT值以及外周血T-SPOT技术检测结果。结果结核组和细菌组的PCT均有所升高,但细菌组的PCT值升高更明显;T-SPOT在结核性胸膜炎和细菌性胸膜炎患者的对比中,灵敏度87.80%,特异度为90.24%,准确度为89.02%。结论T-SPOT和PCT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与细菌性胸膜炎中,能够准确、快速的诊断及鉴别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T-SPOT PCT 结核性胸膜炎 细菌性胸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器与内固定者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骨折按固定方式分两组,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两方面比较.结果:外固定器组49例平均愈合时间148天,仅2例产生针道感染,1例复诊中发生移位.内固定组35例平均愈合时间204例,出现15例并发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范围广,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损伤少,经济.值得推广.

  • 标签: 有骨折 单侧外固定器固定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FNF)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内固定为常用治疗手段。但内固定术后可继发多种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固定不佳、骨折不愈合等。随着内固定装置及固定方式的增多,选取合适的方式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时机、装置选择、并发症进行系统综述。

  • 标签: 内固定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曳引驱动电梯悬挂钢丝绳端部固定方式,对其结构进行了简单说明,并阐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分析了检验时对于相应固定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 标签: 曳引驱动电梯 钢丝绳 端部固定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骨植骨。术后6个月UCS 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2,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1)。UCS 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05;F=6.78,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7,P<0.001);UCS 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01);UCS 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2,P<0.001);UCS 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 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 标签: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采用3种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分析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对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的7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3.6(36.5~85.3)岁。73例患者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放疗体位固定方式:胸腹平架上举固定(双手交叉置于额头)组24例、胸腹平架体侧固定(双手置于体侧)组25例和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双手置于体侧)组24例。第1周行锥形束CT 5次,后续每周1次。记录配准前后区域内的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和腹背(Z)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测量3种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肩锁关节平移摆位误差并分别计算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胸腹平架上举固定组、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分别共行208、195和195次锥形束CT扫描,3组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X方向:(0.19±0.15)、(0.16±0.15)、(0.14±0.14)cm;Y方向:(0.30±0.24)、(0.27±0.22)、(0.21±0.20)cm;Z方向:(0.20±0.14)、(0.17± 0.18)、(0.16±0.17)cm。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在3个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均小于另外2组,除与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在Y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5.89,均P<0.05)。3组的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d分别为(0.24±0.17)、(0.28±0.16)、(0.23±0.13)cm。胸腹平架上举固定组与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的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1±0.11)cm对(0.13±0.11)cm,Z=-2.16,P<0.05];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与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的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Z [(0.18±0.15)cm对(0.12±0.10)cm,Z=-4.19,P<0.001]和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d [(0.28± 0.16)cm对(0.23±0.13)cm,Z=-3.63,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方式在平移摆位误差和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上明显优于胸腹平架固定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锁骨上下区的治疗精准度。

  • 标签: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固定装置 三维空间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