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和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和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和(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和(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或转移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6例复发性或转移宫颈癌给予TP方案化疗,用药紫杉醇135~150mg/m2静脉滴注持续3h,d1;顺铂30mg/d,静脉滴注,d1-4,21d或28d为1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CR4例(11.1%),PR11例(30.6%),SD15例(41.7%),PD6例(16.7%),总有效率(CR+PR)41.7%。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性或转移宫颈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发性宫颈癌转移性宫颈癌药物疗法紫杉醇顺铂
  • 简介:摘要大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或同步放化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对于复发或转移宫颈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少且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尤其是以程序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均已在复发或转移宫颈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的进展。

  • 标签: 宫颈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转移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差异,筛选与预后相关的转移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及转移灶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31418,包括莫菲特癌症中心MCC队列的样本数据517例和Consortium队列样本数据618例;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门户IMMPORT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集,包含免疫相关的基因2 483个。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共695例,临床信息627例。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转移灶组织和原发肿瘤组织的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并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两种方法结果中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均P<0.01),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131418数据集中各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原发肿瘤组织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转移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均低于原发肿瘤组织(均P<0.001)。与原发肿瘤组织相比,转移灶组织中活化的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CD8+ T细胞、T细胞、活化的树突细胞比例增高,而未活化的肥大细胞、未活化的树突细胞、未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M1型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转移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18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在转移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的免疫微环境中,发生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程序死亡受体1(PD-1)检查点通路、辅助T细胞(Th)1和Th2细胞分化、Th17细胞分化、NF-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筛选出7个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ANGPTL5、FPR1、HSPA8、NR2E3、PSMD2、PSMD8、SBDS。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ANGPTL5(HR=2.69,95% CI 1.22~5.92,P<0.05)、HSPA8(HR=0.57,95% CI 0.33~0.97,P<0.05)、SBDS(HR=2.23,95% CI 1.18~4.21,P<0.05)是转移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ANGPTL5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ANGPTL5的患者预后更差。HSPA8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HSPA8的患者预后更好。SBD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SBDS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转移结直肠癌的免疫微环境与原发肿瘤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降低,整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筛选出预后相关的转移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新的转移结直肠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1例53岁双眼视物模糊10余天女性患者,既往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恶性黑色素瘤口服靶向药物维莫菲尼。检查发现左眼房水闪光,视盘水肿,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示早中期点状强荧光,晚期渗漏荧光呈多湖状,诊断为双眼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眼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肿瘤科指导下间断服用维莫菲尼至停药。治疗后双眼视力改善,眼前节炎性反应消退,视网膜神经上皮复位,色素上皮脱色素呈晚霞样眼底。

  • 标签: 黑色素瘤 淋巴转移 维莫非尼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肺转移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54.3(17~77)岁,中位随访时间4.19(1.13~23.45)年。对患者行131I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等血清学检测及胸部CT、131I全身显像、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评估肺转移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131I治疗前血清刺激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变化评估131I治疗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计算第2次131I治疗前较首次131I治疗前sTg与TSH水平比值的变化率(ΔsTg/TSH)。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最佳临界值评估ΔsTg/TSH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中,术后经131I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86例(79.6%),即为疾病控制组;疾病进展的患者22例(20.4%),即为疾病进展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学类型、DTC原发灶的长径、首次131I治疗前的血清sTg水平、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肺转移灶是否摄碘、肺转移确诊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194,χ2=19.142,H=-2.888、-2.499、-4.140,χ2=15.380、4.069、10.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病理学类型、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3.059、0.048、4.140,OR=21.314、1.050、62.798,95%CI:1.112~408.369、1.009~1.092、1.528~2 581.064,均P<0.05)。ΔsTg/TSH预测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0.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01~0.917,P<0.001)。结论病理学类型、ΔsTg/TSH和肺转移灶的长径是影响肺转移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测进展的独立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转移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促甲状腺激素 刺激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女性转移黑素瘤来源的黑素瘤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从1例17岁女性恶性黑素瘤患者腋窝淋巴结分离转移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型检测对比细胞系与其来源组织信息,并检测基因突变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锚定非依赖性恶性增殖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数量及结构;以高侵袭黑素瘤细胞系A2058、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为对照,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瘤特异性标记物HMB45、S100、Melan-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裸鼠荷瘤,观察在体内的致瘤。结果成功建立1株黑素瘤细胞株,命名为ZJMM-45,在超1年的时间中培养70余代次,显示出稳定的形态和增殖,细胞呈梭形、多角形,可产生黑素颗粒。STR匹配分析显示,样本ZJMM-45与患者冻存淋巴结组织匹配度96%,为同一来源。ZJMM-45细胞系存在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位点BRAFV600E(c.1799 T>A);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ZJMM-45细胞染色体多为三倍体,呈异常结构。ZJMM-45体外培养呈指数增长,至第5天达到平台期;在琼脂中呈克隆样生长并形成克隆球,显示出锚定非依赖和恶性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ZJMM-45与A2058细胞均表达HMB45、S100和Melan-A;Transwell实验显示,ZJMM-45侵袭、迁移细胞数量(300 ± 14、260 ± 14)均高于A2058细胞(150 ± 6、160 ± 19,t = 13.25、11.76,P < 0.001)。裸鼠荷瘤实验4周后5只小鼠均发展成内径为1.0 cm的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包括增殖黑素瘤细胞核深染,形成小巢,与原实体瘤相似。结论成功构建1株来源于中国黑素瘤患者的转移期细胞系ZJMM-45,携带BRAFV600E突变,表达黑素瘤特异性标记物,在体外培养中有快速增殖、侵袭、转移等多种恶性特点,体内实验有明显致瘤

  • 标签: 黑色素瘤 细胞系,肿瘤 中国汉族人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尽管应用了强化化疗、局部放疗和手术,高危或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B)的预后仍然很差。神经节苷脂-2(GD2)在NB细胞中高表达,除感觉神经细胞外,其他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GD2,因此可成为NB的治疗靶点。一系列临床试验已证实在高危或转移NB的常规方案中,添加抗GD2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目前批准上市的主要有3种不同类型的抗GD2单抗,其治疗方案及药物组合不尽相同。是否应在诱导治疗期间提前加入抗GD2单抗治疗尚无明确答案。如果将抗GD2单抗作为维持治疗手段,是否应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也存在争议。本文概述了使用不同抗GD2单抗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疼痛是一种普遍症状,但持续神经不良反应极为罕见,其他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和过敏反应。目前正在探索更新的抗GD2策略,如使用双特异性抗体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它们可能为高危或转移NB患者提供更多的益处。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疗法 神经节苷脂-2 抗神经节苷脂-2单抗
  • 简介:摘要肺微浸润性腺癌临床上常见,但癌旁伴发微小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少见。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术中快速冰冻诊断极易漏诊、误诊。本文病例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影像学及术中快速冰冻均诊断为肺微浸润性腺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肺微浸润性腺癌为主,伴散在灶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恢复佳,病情平稳。

  • 标签: 肺微浸润性腺癌 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在高龄转移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住院的30名高龄转移乳腺癌病人,将其分为2组,15名病人接受传统的化疗(15名病人)与15名病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15位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及安全。结果: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26.67%,控制率为80.00%,而对照组的疗效为20.00%,控制率为86.67%。两组病人的 ADR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病人的 ADR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的 ADR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老年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 转移性乳腺癌 维持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 标签: 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 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 CT
  • 简介:目的:观察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骨痛患者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前瞻观察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30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中-重度骨痛的患者,二线使用负荷剂量伊班膦酸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的剂量及生活质量(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等变化情况,并记录血生化指标及其它安全。结果126例纳入最终分析。患者治疗后第1、2、3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治疗后第1、2、3周的阿片类药物(羟考酮)的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第1、2、3周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其中89例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缓解率70.6%。中度疼痛患者镇痛显效时间短于重度疼痛患者(P<0.05)。治疗不良反应少,未见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结论负荷剂量的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骨痛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 标签: 乳腺乳腺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伊班膦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我院发生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肝癌的病人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再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用C组,实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的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A组的检测结果检测中内部以及周围的动脉的血供的情况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人的肝动脉的直径以及峰值的流速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门静脉的流速小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肝癌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病人的血供以及流速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发生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肝癌的病人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为A组和B组,再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用C组,实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的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A组的检测结果检测中内部以及周围的动脉的血供的情况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人的肝动脉的直径以及峰值的流速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门静脉的流速小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肝癌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病人的血供以及流速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彩超
  • 简介:本文主要探索替吉奥(IRIS)和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CAP)的方法来治疗发生转移大肠癌以及控制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替吉奥组33例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3例,有效率达到46.67%;CPT-11联合卡培他滨组33例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5例.

  • 标签: 替吉奥 卡培他滨 伊立替康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评分(SIS)对不可切除转移结直肠癌(mCR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30例不可切除m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S与不可切除m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不可切除m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SIS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40例)、1分组(58例)和2分组(32例)。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功能状态评分、组织类型、RAS基因状态、转移器官数目、腹膜扩散、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分层患者间不同SIS患者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IS 0分、1分、2分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19.0%、6.3%,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原发肿瘤位置为右侧、SIS 1~2分是不可切除mCR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IS可能为不可切除mCRC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高SIS患者预后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全身炎症评分 预后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泽菲)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均耐药的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既往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的转移乳腺癌(MB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mg/m2,d1、d8,静滴;卡培他滨(CAP)2000mg/m2,分2次口服,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34例患者中,CR3例,PR13例,SD10例,PD8例,客观有效率为47%,中位生存期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失败的转移乳腺癌有效率较高,有生存优势,毒副作用可耐受。

  • 标签: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应用疗效和安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86例复发转移鼻咽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化疗结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62.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显著(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鼻咽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转移性鼻咽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激光消融术在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消融术中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术的病例。结果6例病人病灶完全消融,并无出现明显并发症(腹痛、发热,腹膜炎等)。结论经皮激光消融术对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腹膜转移淋巴结 激光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