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时期碑文中的地名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吐蕃时期碑文中的地名研究综述

切增卓玛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城关区 730030





摘要:本文对吐蕃时期碑文的研究基础上,从8至9世纪时期的碑文中出现的地名进行注释及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阐述,并加以总结,展望未来。

关键词:吐蕃时期 碑文 地名

一、吐蕃时期碑文所载地名研究动态

桑耶寺碑

此碑立在桑耶寺门前以朝东方, 有4米高,宽度平均约有0.60米,整个碑文有21个字行和132个字数。

这通碑文最早研究者是著名历史学家巴俄·祖拉称瓦在其历史名著《贤者喜宴》就收录了桑耶兴佛证盟碑的文字。近代历史上英国人Charles Bell在1921至1935年连续两次摹写和拍照此碑文。1950、1967、1973等年意大利图齐(G·Tucci)连续发布了此碑的照片和研究论文。1982、1984年王尧先生专著藏汉版《吐蕃金石录》里记录此碑的原文,仅对碑文中出现的扎玛地名作了考释,但是扎玛地名的详细地址未能作准确的考释。1989年扎西次仁《桑耶之名考跋》此文里并没有谈及碑文但是在碑文中出现的扎玛的演变做了考释,即桑耶是由扎玛之名的演变而得来的。2003年关却才旦《桑耶碑及其注释》本文记载着此碑的原文和原文中出现的逻些和扎玛作了大概的方位描述。任未作详细的考察。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此专著对此碑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记录此碑的研究现状和原文、校勘原文、原文解释及名词解析等。但是碑文中出现的逻些和扎玛两地名作了大概的解析。2014年高瑞《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本文记载原文和对有些难点词语作诠释。但对逻些和扎玛两地的诠释有些笼统。2016年普穷《桑耶寺碑文研究》本文对此碑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中对立碑地点扎玛演变成桑耶的过程也比较详细一点,但是在碑文中出现的地名未作任何的考释或解析。

雪碑

此碑立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俗称“外碑”,藏语称为“zhol rdo riang phyi ma”是与布达拉宫山脚下宫内的另一座无字碑相对而言,该碑称为“内碑”,藏语为“rdo riang nang ma”。根据碑文内容现有研究者习惯上称为恩兰·达扎鲁恭纪功碑。这通碑文约有6米高,宽平均约有0.40米。东南北均有文字刻录,北面上有68个字行和能读字数有562个。东面上约有16个字行和63个字数。南面上有74个字行和能读字数有532个。

这通碑文的最早研究者是1909年英国的瓦德尔(Waddel)在皇家亚洲学会学报(JRAS)上发表此碑的正文抄录和简报。1982、1984年王尧先生专著藏汉版《吐蕃金石录》本文记录此碑的原文和汉译文以及阿豺部(va zha),野猫川(dbyar mo thang),湟水(tsong chu)等地以《五部遗教》和《宋史·地理志》等著作为依据作了简要考释。但对其地名的全面研究任有不足。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这篇专著中对此碑上出现的吐谷浑(va zha)、雅摩唐(dbyr mo thang)、宗喀(tsong ka)、京师(keng shi)、周知(krug kru)、陕州(shem ci)、潼关(dong kwan)等地名作了解析,但吐谷浑(va zha)、雅摩唐(dbyr mo thang)、宗喀(tsong ka)等地的解析还有待研究。2014年高瑞《古藏文文献诠释》中对吐谷浑、周至、陕州、潼关等地作了解析,但对碑文中出现的彭域(vphan yul)、雅摩唐(dbyar mo thang)、宗喀(tsong ka)等地未作解析。

琼结桥头碑

此碑立在雅隆河谷吐蕃王室墓地附近琼结村一座桥上的石柱北面。这通碑文有5.24米高,宽度平均有0.78米,厚度有0.39米。现将立在琼结镇人民政府西北附近。

这通碑文最早的研究者是18世纪的宁玛巴噶托·仁增次旺诺布(1698-1755)和久美林巴大师(1729-1798)对藏王陵和石碑作了相关著作。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本文中对碑文中出现的大食(ta zig)是由伊朗语Tazi或Taziks的音 今伊朗其主要组成部分。陇山(long shan)在当今陕西和宁夏两地之间。此两地名作了简要的阐释。

噶迥寺建寺碑

此碑立在拉萨市西南方的若玛岗,这通碑文没有受到损坏之前有4.41米高,宽度平均有0.76米,57个字行和692个字数。

这通碑文的最早研究者是藏族学者,18世纪的宁玛巴噶·托仁增次旺诺布有《噶迥寺碑》《工布雍仲碑》《琼结桥头碑》《赤得颂赞墓碑》《唐蕃会盟碑》等碑文的抄录文。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本文中对若玛岗和林之赤孜两地名进行了简短的考证。

谐拉康碑

此碑立在拉萨市东北方的谐拉康。此处原有两通碑文即谐拉康碑(东)和谐拉康碑(西)。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对谐拉康碑(西)惨遭破坏,但谐拉康碑(东)任有保存。

这通碑文最早在1982、1984年王尧先生专著藏汉版《吐蕃金石录》里有两通碑文的原文和解题、考释。温江岛宫(pho brang von cang do)和堆(stod)、藏(gtsang或rtsang)三地名作了粗略的考释。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本文中也对温江岛宫(pho brang von cang do)、藏(gtsang或rtsang)和堆(stod)作了简单的解析。

赞普赤得颂赞墓碑

此碑立在西藏琼结镇南面赤得颂赞墓碑东面。因此学术界对此碑称为赤得颂赞墓碑。

对这通碑文关注最早的是18世纪的宁玛巴噶托·仁增才让诺布。他摹写了此碑文的9至21行的文字(缺31-38行)。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本文中对碑文中出现的回鹘(hor)和突厥(dru gu)作了简要阐释。但未作具体的考证。

唐蕃会盟碑

此碑立在拉萨大昭寺前。这通碑文有4.78米高,宽有0.95米,盟誓文字刻在四面。东面仅藏文字71行和1012字数。西面左边有77行和583个字数,右面有464个字数。南北面刻有藏汉对照的参加此次盟誓的唐蕃大臣姓名。

这通碑文最早记录在8-11世纪的拔塞囊撰《拔协》。哲蚌寺保存有古代碑文唐蕃会盟碑的一些抄件,遗憾的是不够完整,字形也文能按原文抄录。1909年瓦德尔在英国发表了研究“雪碑”和“唐蕃会盟碑”的文字 但碑文的释读,理解都很肤浅,处于研究工作的开拓时期。1980年(Bushell)第一次发表此碑的抄文照。1982、1984年王尧先生专著藏汉版《吐蕃金石录》本文中对此碑文中出现的将军谷(tsang gun yog)、绥戊栅(stse zhuang cheg)、清水县(tseng shu hyan)、大食(ta zig)、突厥(dru gu)、拔悉密(ne smel)、蛮貊(lho bal)、兴唐寺(sheg seng si)、逻些(ra sa)等地名作了考释。但是有些地名考释不够精确,人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证。2013年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本文中对将军谷、绥戊栅、清水县、兴唐寺、京师(keng shi)、扎堆园(sbra stod tshal)等地名作了解析。2014年高瑞《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本文中对将军谷、绥戊栅、清水县、京师、兴唐寺等地名作了诠释。但在碑文中未作诠释的地名有门(mon)、大食、突厥、蛮貊、扎堆园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吐蕃时期的碑文所载地名为研究对象,追溯和复原吐蕃的历史文化。探索吐蕃赞普时期的地理范围、社会、语言和周边民族关系等。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吐蕃时期的碑文”毕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并不完整的“残余文献”。它们在历经千年的漫长保留过程中必然会有失真,也会有混杂。吐蕃时期出现并保留下来的碑文地名不可能原貌原样地、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因此,我们在研究碑文地名时,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吐蕃地名。



本论文系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吐蕃时期碑文中的地名考释”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Yxm2020057



本论文系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吐蕃时期碑文中的地名考释”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Yxm2020057

巴俄·祖拉称瓦:《贤者喜宴》,2006年1月版。

王尧编: 《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2年版。

扎西次仁:《桑耶之名考跋》,见《西藏研究》,1989年 第3期。

关却才旦:《桑耶碑及其注释》,见扎西才让主编《藏族文献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3年。

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2013年4月版

高瑞《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35页

普穷《桑耶寺碑文研究》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6年

王尧《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2年版

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2013年

高瑞《古藏文文献诠释》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1年版

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2013年4月版。

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2013年4月版。

王尧:《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版

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2013年4月版。

王尧:《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版。

巴桑旺堆:《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2013年4月版。

高瑞:《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2001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