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做答语文阅读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做答语文阅读题的能力

马亚妮

陕西省 咸阳市旬邑县职田中学 711300

高效阅读是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中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中考阅读题更侧重的是阅读能力的测试。但在中考语文答题过程中,好多学生不认真阅读原文,走马观花,由于答题不得要领,学生失分颇多。怎样让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提高阅读兴趣呢?这一直是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所困惑的问题,更是学生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做答语文阅读题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读书氛围

阅读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路径,阅读是学生素养积淀的重要支撑。开展“读书月”活动,活动期间班级人均在图书室借阅和提交征文数目多少为依据,评选“书香班级”。开展“当文字遇到声音”主题朗读比赛,朗读内容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经典文章,也可以是精美的诗歌和抒情散文。开展全民阅读“以书为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谈各自读书心得,推荐优秀书目,同学们诵读经典,掀起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世界在远方,世界在书中”。

阅读兴趣是阅读的动力、源泉和力量,对于阅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我认为有效激发和经营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达到我们预设阅读目的,最终提高学生自身做答语文阅读题能力。

那怎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读书情境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有效情境入手。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材料和学生阅读现状,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问题,以不同方式和手段,创设出新颖的、灵活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以便引导学生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窗口。这里教师可以利用新旧文本的比较作为引出问题情境的出发点来创设比较性的阅读问题情境,比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可以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牌同名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带着“同时咏梅词,各自表达了什么情怀?”的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进人阅读情境,还可以从学生阅读经和验出发来创设经验性的阅读问题情境,比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我们以天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这个问题链接阅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进入阅读情境。

2、创设媒体情境

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为现代教育手段的主要体现,已经成为支撑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平台。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充分开发、利用多媒体效能,可以创设出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阅读情境,有效拓展和丰富阅读资源,为学生自主阅读搭建平台,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比如教学《春》《济南的冬天》《昆明的雨》等课文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的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当然,创设媒体情境需要把握好“度”,达不到这个“度”,则创设的情境不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到最佳状态;过了这个“度”,则创设的情境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骤然衰减。因此,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阅读环境等因素,恰当创设出声情并茂的阅读情境,有效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反复阅读选文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三、抓住文体特征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四、准确把握材料

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1. 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五、区别题型作答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六、促进课内外阅读衔接

主题阅读教学依托教材的有效拓展,在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活动内容、习作主题及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单元整体备课和实施策略,要求对老师进行培训,主题阅读的引进和探索,让学生有内容可读、有方法可依,有效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实现学生多读书、好读书、喜读书,读整本书,提高学生做题阅读能做力。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途径,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