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

孙丰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摘要: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逐渐形成文化多元的局面,这在丰富人们文化体验的同时,也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强烈冲击。为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文化素养,经典教育应从小学抓起。小学语文教师需重视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经典、品味经典,借此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巧妙融合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经典的诵读环节,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实现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变革。诵读能够传承经典,激活人文,为学生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以促成教学的全面发展。随着经典进课堂,在部分学校已经实践了经典诵读的环节,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教师逐渐加以调整与尝试,积极推进经典诵读工作在小学的开展。

一、经典诵读的概述

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自于该民族的经典文化薪火相传。文化是渗透在一个民族体内难以剥夺的血液。经典诵读是继承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方式。经典诵读最开始是台湾学者王财贵提出来的。他主张应当利用好学生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通过诵读国内外经典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健全学生基本人格,有利于学生造福社会。对经典诵读的推崇不仅仅是王财贵学者,还有南怀瑾、杨振宁等等学者共同推动,使得经典诵读在全中国广泛兴起,开启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二是成人经典导读工程。随着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深入发展,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因此,狭义的经典诵读就单指儿童经典诵读部分,强调的是在儿童阶段诵读中国经典著作。

二、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起点,教学内容偏重基础,且主要为识字、组词、造句,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借助拼音帮助学生识字,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造句,内容乏味枯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中,文字集中,且各个短语都自带韵律,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借助经典诵读来进行识字、造句练习比单一的拼音教学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日常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大都来自教材的学习,但是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都比较浅,无法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真正起到学生学习中指路明灯的作用,让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同时弱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主动探讨中,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在营造出的良好的氛围中,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的策略

(一)经典诵读渗透语文课堂,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融入经典诵读,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经典诵读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为此,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经典诵读的时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每周一节课的经典诵读时间。这一课最好是在一周的开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遇到阅读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解答。除此之外,教师在其他语文教学,如成语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经典字词句,以此来实现经典诵读在课堂中全面融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融入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学科优势,通过跨学科方式扩宽经典诵读渠道

经典诵读不是只有通过诵读的方式才能实现,它可以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融合。因此,要想提高诵读能力,教师本身的视野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而应该结合其他学科优势,通过跨学科方式扩宽经典诵读渠道。比如,可以把诵读与书法结合起来。另外,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熟悉经典作品表达的情感,比如李煜的《虞美人》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这样学生对诗词本身的接受度会有所提升,也能在学唱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触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三)提高诵读价值,注重经典诵读感悟和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处于发展的阶段,其认识、理解等能力受到年龄的限制。因而,对于诵读过程中一些比较深奥的句子,他们难以理解,不能学以致用。为了提高经典诵读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典诵读后的感悟和体会,积极地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以此来将诵读内容内化。例如,在诵读经典《论语》,对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时候,学生受到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对这句话的内涵理解不深刻。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地进行引导,为学生讲解这句话的内涵,然后以这句话的内涵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完成诵读记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诵读的经典片段、好词好句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并且反复诵读。鼓励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并把摘抄的好词好句应用在写作中,做到生活与学习的并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已经纳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鲁滨孙漂流记》(节选)《匆匆》《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等等,这些经典作品都是值得学生和教师通过诵读细细体味的。

(五)介绍经典背后故事,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记忆学习,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只要将学校安排的文学作品全部背会,就达到了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片面的,而且会导致学生陷入错误的学习方式中,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要明确自己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前深入分析优秀国学作品中的经典之处,搜集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对资料进行集中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经典诵读的学习。

结束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经典诵读,促成发展,能够为学生埋下人文的种子,真正激活课堂,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阅读与学习中,真正达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以实现经典诵读的积极开展,全面达成日常教学工作的不断展开。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是教育也是责任。

参考文献

[1]温盛琼.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46):82.

[2]付晓敏.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9(34):25+28.

[3]朱密英.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124.

[4]王燕.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133.

[5]杨腾坛.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学苑教育,2019(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