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听”到“读” ,“悦读”起航——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由“听”到“读” ,“悦读”起航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朱孟香

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 2642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低年级是阅读的起步阶段,毋庸置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老师一步步把他们引入“悦读”的殿堂。

[关键词] 低年级;阅读兴趣;习惯

一、由听入手,“趣读”开路

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老师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找机会讲给学生听。”是啊,当老师的话匣子一打开——“很久很久以前……”还有哪个小朋友会不立马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呢?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自主阅读有困难,所以我在“听”上下功夫,以“听”为抓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阅读内容,推荐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听书软件,与他们相约进行“每日一听”的读书活动。每天课前五分钟,我们还会进行故事猜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我读,例如读《逃家小兔》,读完题目后,我让学生猜测小兔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学生们猜一猜小兔子为妈妈做了哪些事,大兔子为孩子做了哪些事。读《狐狸的钱袋》时,铺设悬念,让学生猜想结局……学生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猜想。另外,一有空闲,我就让学生围坐在我旁边,听我给他们讲《小真的长头发》《小猪唏哩呼噜》等篇幅短小的绘本故事。绘声绘色的语言配合着精美的图画,学生们很容易就被带入一个或惊险有趣或悬念迭出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我爸爸》听得学生们如痴如醉,常跟着故事情节时而笑的前赴后仰,时而感动的热泪盈眶;《王一梅童话系列》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给学生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故事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当他们的胃口被吊起来时,我也会经常“卖关子”,讲授戛然而止,转而告诉学生,后面情节更精彩,欲知后事,请晚上回家继续聆听。

“听”为学生打开了走进阅读殿堂的大门,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无限的遐想,而且成为他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最早认知。

二、亲子共读,“读”出新裁

由于识字量的增大和对故事内容的强烈期待,学生不再满足于每天听故事,而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读,对书的兴趣慢慢地由“听”过渡到“读”上来。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开展了“大手拉小手”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家长参与进来。读完一本书后,倡导学生和家人挑选精彩片段演一演,并用视频记录下来发到班级群,互相点赞。如在读《小猪变形记》之后,小艺同学全家总动员,每人分饰一个角色,一家老小变成了小猪、长颈鹿、斑马、袋鼠……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还会把亲子共读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学校每周三的“心灵氧吧”广播栏目,当学生听到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故事在全校广播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每月我还会邀请一名家长到学校为大家讲故事,犹记得当李妈妈讲到“我敢说,做小猪一定很刺激”时,顺势把小猪头饰戴在了小超的头上,请他到讲台上演一演小猪,小超扮起小猪来一点不含糊,只见他摇摇晃晃地在讲台上模仿踩着高跷的小猪,那逗人的模样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由“听”到“读”,学生读,家长读,亲子共读,学生读书的热情被点燃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亲子阅读蔚然成风。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更收获了无限的亲情财富。

三、评价激励,“读”领风骚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读书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很难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因此,让评价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将会延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保鲜期。

根据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我们会经常组织“故事大王擂台赛”“童话剧表演”“自制书签创意赛”等活动,展示并评价阅读成果。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也会定期进行多元分层评价,为他们颁发阅读存折,阅读量大,阅读效果好的学生可以“提现”,奖励他们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橡皮等等,让学生中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另外,采用生生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展示交流阅读成果,组内推选进行班级展示。家长填写学生在家中的阅读评价表。老师综合学生自评,家长评语,每周评选“读书小能手”,每月评选“读书小学士”,每学期评选“读书小博士”,并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

课外阅读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与成就感,渐渐地就会由被动阅读发展为主动阅读。

四、习惯养成,“常读”随行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保证阅读时间,形成定时阅读的习惯,我们开展了一日三次的“常读“活动:一是“晨诵”,每天早上学生吟诵着经典古诗进校,到教室后,我会带领学生继续进行《三字经》等经典诵读,从齐读到自由读,最后熟读成诵。二是“午读”。每天午饭后开展“午间小广播活动”,有时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有时是班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大家讲故事,有时还会借助网络,将精彩的故事投到屏幕上,播放有声故事。如果还有时间就以班级图书角为阵地自由阅读,为了保证书架的书本常读常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我们每月会组织一次图书“跳蚤”市场,让图书角魅力升级。三是晚读,让每晚读书或听书成为睡前曲,鼓励学生在班级群里上传读书感受的音频,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如此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每天有三大块完整的阅读时间。除此之外,每周我们还有固定的一次图书馆阅读时间和一节阅读课。另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的时间阅读,例如等班车的时候,下课休息的时候等等,从而保证“时时读书,人人读书,人在书中,书在手边”。为了把书读透,教会学生一些读书策略也很关键。例如图文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看图,充分想象,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读思结合,引导学生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读说结合,鼓励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读画结合,引导学生边读边用画笔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因为绘画是最简单、最直观的表明学生思维脉络的工具。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阅读是启智、育德、尚美、陶情的最有效载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可。愿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期待阅读的种子,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出版社,2011.

[2]吴淑应、林志东.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启迪与智慧,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