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究

邓晓艳

湖北省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湖北省潜江市 433100

摘要:数字是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要的科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数感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引言

数感是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对数字的理解和感知,要求学生通过数感培养可以利用数字交流信息、利用数字的运算解决数学问题。而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感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成为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1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1.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积极体现,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时,他们往往能够独自发现问题并迅速找到合适的数学模型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种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人学术能力的外在体现。换句话说,当一个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时,他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1.2提升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顺畅的分析思路,只有做到这样才是真正具有了数学素养。而良好的数学素养,也就是良好的数感可以让学生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能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2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2.1结合生活实际,建立数感

小学数学教材中众多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上,因为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量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周围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而建立起数感。例如,在教“认识数字”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字,如“你爸爸今年多少岁?你的家在几楼?你家现在有几口人?”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会对抽象数字概念的认识变得更具体,有助于初步建立起学生的数感。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2借助数形结合深化认知

对于小学生而言,借助生活情景的力量能够实现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换,从而降低学习数感的门槛。但与此同时,有许多数学问题只凭情景辅助无法解决。由于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建模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数形结合来简化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呈现解题数学模型。这样不会导致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反而可以很容易地激发学生对抽象数字的兴趣。基于数形结合,学生的抽象和具象思维能够获得平衡、共同的发展,对数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一年级上册“9加几”这节课中,刚接触进位算法的学生总会产生迷惑,为此,教师可以制作简洁的课件,将抽象的进位算法直观地展现出来:一个盒子中一共可以放下10支笔,现在一共有15支笔,若盒子中放10支,那么外面有5支,即10+5=15,若盒子中放9支,那么外面有5+1=6支,即9+5+1=9+6=15。这样一方面可以从正向思维角度阐述进位的实际含义,另一方面包含了以凑10为基础的简算方法,发散学生的逆向思维,总之借助“形”高效解读概念,促进学生深思,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进位、加法计算、简算等数感能力。

2.3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数感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感意识,有效提高学生数感。对于情境的创设一般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人文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以学生兴趣和认知为主体,引起学生共鸣,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第二,寓教于乐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情境在具有教育性的同时还要具备趣味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第三,生活性,数学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情境创设时要以实际生活为前提,在情境中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数感意识。

2.4注重问题解决升华数感

“数”是数学学科构建的基础,培养学生对数的理解与感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数感的理解较为片面,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运用不充分也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运算缺乏直观感受,从而限制了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周长内容时,教师可先设置问题“判断红色部分是不是下列图形的周长”,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尺子、纸片等工具分别计算图形周长。最后教师引出周长的概念及相关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教师也可以给生活中的物体量周长,例如给手帕的边缘缝上花边,要求学生计算花边的总长度;或者给黑板安装铝合金外框,要求学生合作计算黑板的总长度。这一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数字,提升学生的数感。又如为学生创设生活购物情境,让学生准确辨别元、角、分等基本单位。教师可以将教室设置成小型商场,标明每种“商品”的价格,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把握数字概念。

结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至关重要的,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充分掌握后,教师要创造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发展和强化数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与数学相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J].考试周刊,2018(06):84.

[2]刘威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8(12):21-22.

[3]吕伟琴.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10-111.

[4]邦倩.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江西教育,2019(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