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与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与学中的运用

金铁尧

海亮实验中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内许多学校也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掘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内容,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推进了高中数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为生活、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革需要教学思想的转变,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树立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意识要去专注综合性学习,脱离单一性的内容记忆。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在参与中实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因为知识难度和学业压力,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呈现出等待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能力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出发,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为自主学习提供环境和帮助,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1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教育意义

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们,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并且,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微课、多媒体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数学教师能够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满足了高中学生们的数学学习需求。同时,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件设计时,也能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展示,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具体,方便于学生们进行理解。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数学教师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够结合教学情境对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学习作用。

2 高中数学教师融合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

2.1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多媒体技术是课堂中最为常用的信息技术,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运用策略都是以多媒体代替板书,做课件呈现,减少课堂中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增加讲解与互动的时间。在此运用策略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其运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虑。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所以在运用策略上就要去创新,以提升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做教学情境的构建,以数学知识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函数与方程》的教学中,就将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资源,在呈现中引导学生分析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让知识点有所衔接,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建立一个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其次,多媒体技术现在增加了3D立体呈现技术,在立体空间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灵活展现,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保证其有效的理解认识。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点做动态呈现,以此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去寻找计算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将立体空间认识变成计算能力。最后,多媒体技术可以建立趣味的习题练习方式,让学生有进行知识应用的想法,积极参与探究应用学习。比如在《概率》这一课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就以随机小游戏作为课堂练习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可以在游戏练习中反思自身的随机事件概率概念理解,强化理解认识。

2.2 借助Flash动画,深化学生理解

20世纪末,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了Flash这款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其集动画创作和应用程序开发于一体,为人们展示直观、动态的画面。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如单纯依靠教师口头讲解,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学习倦怠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Flash成为数学教师高效讲解抽象知识的工具。教师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画面,引导学生在直观、动态的图画变换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教学时,教师可充分使用Flash软件辅助课堂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Flash软件描绘动态图像,把复杂的三视图、直观图和Flash动画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立体图像演变,清晰全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对本节课形成深刻记忆。这种教学方式能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出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基于Flash这一信息技术资源展开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2.3 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能高效获取知识。而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有着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进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学习时,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指数函数相交于对数函数的图像吗?”就课本教材与其他教辅资料中出示的同一坐标内二者的图像而言,a>1,二者图像不相交。为了带领学生一探究竟,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使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中绘制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a>0,且a≠1)的图像,底数a可任意变动。绘制好坐标后,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结论:当01,至少存在1~2个相交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启发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深入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谢建金.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

[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谢彦仁.学周刊.2019(33)

[3]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实例[J].冷秋君.新课程(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