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年段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培养高年段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初探

刘祥安

广东省英德市沙口中心小学 513052



摘要: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其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计算某个算式的过程,还包括学生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本文将以小学高年级段为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可行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年段;小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必备的技能,是学生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的有效结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数学运算相对简单,到了高年级数学运算隐藏于复杂的题目之中,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解题思维,通过观察提炼相关信息后解决问题。因此,要想提高高年级段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首先应注意运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现有的问题展开针对性地教学。

1.高年级段小学生运算教学现状

1.1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天生的,需在后天学习中不断提升与发展。现阶段大多高年级数学运算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运算法则,只要通过不断刷题加强熟练度,便能提高运算能力,导致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数学课堂兴趣不高。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还会影响学生树立错误的学习观念,只注重对于题目正确答案的追求,而忽略了答题习惯的培养与答题过程的分析与总结。这种重量不重质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时存在惰性依旧使用传统低效的计算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也是不高的。

1.2学生计算习惯差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马虎大意出错的现象,如错看符号,错看小数点,计算时忘记符号转换,漏看条件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点一旦出错便直接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启蒙阶段基础知识未打牢,对于基础算法与公式理解不够透彻,运算过程中生搬硬套,不会灵活使用,一旦涉及到变形转换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另一个是小学阶段学生未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审题、计算时较为随性,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步骤,导致审题或计算的过程中遗漏或看错重要信息,使得运算的速度与质量得不到保障。

2.小学高年级段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途径

2.1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好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演示言传身教下影响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基于此,教师需有意识地制定长期性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对于良好运算习惯的认知。

2.1.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示范如何审题、做题,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地学习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从日常读题开始,教师通过语音语调的巧妙运用,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梳理题干重要信息,养成对于重点内容用符号标记的习惯;接着教师还应在读题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构思,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利用已学的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或提炼数学问题的本质,再灵活运用相关公式或定理解决问题。

2.1.2培养合理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是运算习惯培养时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低年级口算练习中,教师会对学生口算提出时间限制的要求,使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运算做题时常常会因散漫、拖沓而开小差,导致做题时出现各种粗心错误。因此,教师在高年级运算教学中也应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观念,在答题过程中确保运算速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度。

2.2联系生活,激发计算兴趣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仍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性,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展开运算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运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培养自身的运算技能。

比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选择三种多边形的建筑或模型,通过动手测量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该模型的长宽高,再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分多种方案来计算该模型的面积,最后验证每种方案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学生通过与家长一起深入生活,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能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运算能力。

2.3实现算法多样化

传统数学计算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一大原因,所以在新教育方式下,教师需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初具自我意识,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一计算内容进行小组比赛,调动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加深对运算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计算内容,对于“12×4×5=”这种相对简单的算式可以采用口算的方式进行比赛,而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可以采用列竖式的笔算方式进行比赛;对于“9+99+999+9999”这类算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估算的方式进行比赛。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与速度。

2.4重视简便运算的培养,提高计算效率

在小学数学阶段,简便运算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无论是数学基础学习中,抑或是奥数的学习中,都会涉及到简便运算的相关内容。其实在学生低年级段初接触计算时,简便运算的思想就已经渗透在计算教学中,只是到了高年级才正式对学生简便运算提出要求。因为学生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只是,再提出简便运算其实是在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算法与算理,鼓励学生灵活多变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如在计算“1037+5046+3917=”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凑整法,拆分法等简便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使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运算,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运算速度,鼓励学生通过简便运算的方式提高运算技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运算多样化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5巧妙利用错题资源

每个人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在所难免地犯下一些错误。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犯的错误正是对于自身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这种讲解方式不仅能优化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错题为镜进行自我批判,有效提升自身运算能力。

比如,在考试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后排之间四人为一组,分享自己的错题经验。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的错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再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再次增强了对于相关算理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薄弱易错的知识。针对部分学生自身难以理解的错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试卷来进行讲解,同学之间的讲解更加符合同龄人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吃透该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可以取长补短,实现班级数学运算能力的整体提升。

结束语:

总之,运算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间的事情,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应将眼光放长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对学生运算习惯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运算要求,规范学生的运算过程,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牢基础,为后续的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耀培.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7,11(05):174.

[2]施东斌.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12(05):58+57.

[3]张从文,李新爱,李鹏.浅谈小学生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63.


备注:该论文为2018年广东省英德市市级课题《培养高年段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行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8—16


作者简介:刘祥安出生年月197710月,广东省英德市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