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对策

宓兴敏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新兴路学校 27110 4

摘要: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艺术处理,尤其是对初中语文中的散文进行阅读教学。由于散文体现出的个性化语言、个性化内容和个性化情感等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若依然沿用作者背景、字词段落、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讲解模式,不能够起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教师急需准确意识到初中语文的散文特点及价值,并对实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选择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阅读、理解、分析和感悟,达到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对策

引言

阅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里占据重要地位,而散文阅读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初中阅读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方式亟待创新。

一、初中语文课堂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让学生划分段落和总结段落大意,对文章结构和词句意思进行讲解等,并未深入挖掘散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使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活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对散文文体认识不够充分

受教师对散文文体认识不足的影响,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散文的个性化语言、内容和情感。教师采用常规的作者生平事迹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梳理、作者表达情感体会等方式指导教学,令学生无法将散文与其他文体准确区分,学生对散文的解读也会出现较大偏差。

(三)忽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散文阅读在于读者本人,不同的读者能从作者的文字中感悟到不同的态度。但是目前的散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们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也就打击了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欣赏散文的能力,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观点。

二、初中语文课堂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领会散文意境

当前,学习语文当中,散文这种体裁形式的文章非常受欢迎,然而,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起初学习语文的时候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和热爱,所以,他们在平时学习散文阅读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很积极、很主动,这样就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提升自身的散文阅读能力。所以,在对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制定一些相关的、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结合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散文阅读的教学这两个部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程当中的散文阅读方面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散文阅读掌握的水平。散文本身就属于一种文学方面的题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阅读品味,同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散文的时候,阅读这个部分以及朗诵这两者都是共同进行的。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散文朗读教学这个环节更加注重,同时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设身处地体会散文当中所表达的一种意境,从而可以对散文当中的情感部分更好地把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当中的真正内涵。

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晨读这段时间之内朗诵这篇散文,从而对这篇散文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学生在自己阅读《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其中有一段话写道:“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暖的天气,济南真是算个宝地。”通过朗诵之后,学生就可以对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充满的喜爱之情充分地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作者想要表达感情更好地掌握,更加容易去理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去学习语文散文阅读。

(二)根据线索,抓住重点

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时常感到“无力”,找不到文本中的重点,认为文章中似乎全是重点,又似乎全不是重点。在阅读散文时,似乎抓住了中心,又似乎处处都是中心。散文阅读及学习的“无力感”,让部分学生对散文产生了厌倦心理,乃至于对散文阅读失去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在传统的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也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率自然不佳。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搜集关键信息,捕捉文中的重点,并通过一定的逻辑整理,将零散的信息汇总成文本的主要线索,进而有效地开展学习。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内容即便散而无序,也“有迹可循”,而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且在行文表达方面天马行空,但其核心点始终不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找寻到关键词,就能根据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散文。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文章的关键词是母爱,线索是母爱的赞歌。文本中作者描写了平凡甚至是有些琐碎的小事,却塑造出一位坚强、无私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看似平淡的文字,其实反映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反复读品,感受语言美

散文文辞优美,通常都蕴含着美不胜收的意境,尤其是在写景状物类散文中,要想领略其中的美,那么对其反复的诵读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教师在开展散文教学时,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课前读、课上读。课前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之间进行诵读,教师可以预留与之相关的朗读任务或者设置引导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而课上读则包括全班读、小组读、自由读、示范读、代表读、分角色读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灵动魅力所在。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春》一文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品味朱自清先生“用笔如舌”的语言。首先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朗读,如果有条件,则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朗读视频,学生在听读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以及节奏,使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春”的画面,从而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听读之后,教师再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引导,如“听读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以此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文本之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课文进行朗读,再让学生分享自己较为喜欢的句子或者语段,同时讲述自己喜欢的理由,以此带领学生进入到语言的分析。

比如,在《春》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段文字一共四句话,前两句以“点面”描绘了春草的姿态,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是从“侧面”体现春草给人的欢乐,最后一句以风衬草,使人能从感官上感受到春草的可爱。这一段文字句子较为短小,在诵读时会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而且文字中的用词也非常准确,“钻”字体现出了春草的强韧,“偷偷地”给小草赋予了情感,惹让怜爱,“嫩嫩的”突出了草的柔软质地,等等。学生在对语言进行分析后,再继续朗读咀嚼语言的美感,强化与作者的沟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散文阅读的特征及价值,遵循阶段性、发展性、体验性原则,从文本特征、语言意识、学生体验出发,提高散文阅读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欣桧.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0.

[2]魏雪.由形散到神聚——初中散文阅读指导攻略[J].新课程(中学),2019(04):38.

[3]史姬群.初中散文教学方法简析[J].语文天地,2019(11):75-76.

[4]谭维河.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08):43-44.

[5]赵相萍.拓展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视野的对策研究[D].五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