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下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备课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大语文观下小学语文 单元主题备课策略研究

任艳红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药家湾小学

单元主题备课模式是基于大语文观下的常见一种备课模式,该模式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学习的要求,把单元相关内容进行开发和重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积累并进行实践活动,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学习应把握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如何优化以单元为主题的备课思路和策略就成为当前不少教师的重点实践研究课题。

一、明确单元主题,确立研究方向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参在每一单元的单元简介中,都为我们出示了一个具体的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主题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每一个单元主题从它所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出发,从单元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和课时如何分配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读课文《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白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从这些地方不难看出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引导学生品味表现事物特点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而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种事物, 表达自已的感情”。习作的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重在引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在把内容写清楚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这一单元主题不仅仅让做为一个教者的我们明确、理解和掌握了这一个单元学习的主线,我们在进行教学前也应该有目的的把这一主线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本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会为更好的开展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正确的确立学习的方向。因此,深入明确单元主题不仅为我们师生双主指明了学习方向,更增强了师生双方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目的性。

二、围绕单元主题,教学内容重组

从单元主题教学整体出发,我们可以拟定单元导读课、单元研读课、单元阅读课、回归主题,整体推进等课型模块。追求主题意义上的整合,教师将单元主题教学与发展性阅读模式有机融合,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使单元主题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服务。

1.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是对一单元内容的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主题”,从而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一个单元犹如游览一处名胜,而知识就如一个个景点,蕴含其中,面对整个学习单元,老师像导游,学生像游客。如果没有导游介绍,游客游览参观前漫无目的,可能会耗费很多的时间,也许会漏掉一些好的景点;如果任由导游领着,导游讲一处游客看一处,留下的印象是凌乱模糊的;如果提前了解园内的景点信息,再加上导游的详细介绍,游客就能提前计划,在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多听一听、看一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走一走、玩一玩,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收获自然更多些。

2.单元研读课、单元阅读课

单元研读课是一单元中体现单元主线的核心课文,但一般来讲两篇主体课文的文章结构、中心思想都是一样的,放在一起来讲授更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整体性。通过单元导读课学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只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抓住重点词句的指导朗读来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课《落花生》和第三课《桂花雨》,学会了“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然后利用自主阅读,汇报成果的形式进行第四课《珍珠鸟》的学习,学生能很轻松的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回归主题,整体推进

回归主题,整体推进这一课不但是对本单元内容的一个整合回顾,同时也是这一单元中心的深化,带领学生走进主题,走出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提高阅读速度”为主题的单元。在进行到最后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复习前面三篇课文学到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本课学习的时候,可以把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学生会感受到阅读速度大大提高,学习成就感就会很浓。也使本单元的中心得到了深化和内化。

三、紧扣单元主题,延伸课外阅读

单元主题阅读扩展通过立足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整合教学资源,从整租课文引发开去,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拓展,让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有所侧重的一系列阅读活动中得到螺旋式发展和上升。

一是以作品为主线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我们在上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课内阅读《芦花鞋》,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深深地被青铜的精神所感动,也被作家曹文轩唯美的文笔所震撼。但即便学生联系上下文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只能阅读整本书才能解惑。教师就要以此为契机,推荐阅读《青铜葵花》。

二是以作家为主线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以作家为主线的主题式课外阅读就是通过阅读与某作家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其作品、生平、家乡、朋友等,从而架构起一个以该作家为原点的丰满立体的文学认知小系统。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初步感受作家多元的写作风格、丰富精妙的语言表达、娴熟的写作技巧及高尚的人文情怀。但是,课文只能反映作家写作水平和人格魅力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作家更多的代表作或与之相关的信息引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在阅读鉴赏力、写作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必将受益良多。

三是以文体特点为主线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以文体特点为主线的课外阅读拓展,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对同类体裁作品的深入阅读有助于加深相关表达手法的感悟和认知,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编排了很多童谣、现代诗歌和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课外童谣、韵文、诗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既愉悦又启智。关注文体特点的整合阅读拓展从语用的角度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的联结性,突出语言表达特征,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