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字词练习 加强迁移运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3

夯实字词练习 加强迁移运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

陈飞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中写道: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为此,笔者以课堂中字词练习为抓手,从聚焦重难点、讲究多样性、体现层次性、关注联系性、发挥重要作用这五方面论述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整合,以此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课堂练习 字词教学

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如何充分利用课堂里的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具有发展性的能够体现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课堂作业练习,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寻找相关现有的练习,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整合之后进行借鉴参考,或者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契机合作设计,亦或是教师自主创造。由于课文的文体不同,结构不同,重点、难点也不同,因此课堂作业练习设计也需因文制宜。本文则着眼于小语低段年级在课堂40分钟内开展有趣、高效的字词练习。下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展开论述。

  一、课堂练习聚焦重难点

统编教材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篇课文后面都罗列出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和问题。所以,教师是易于把握每课重难点的。那么利用课堂练习来突破重难点无疑是最有效力的办法。课堂字词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看拼音写词语、组词等形式上,与重难点结合的练习才是四两拨千斤的最优选择。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重点是认识“葫、芦、藤、谢”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想、盯”等8个字。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难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了解事物生长的过程中要遵循它们的发展规律。为了能让孩子学习致用,落实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教师在第二课时中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续编故事的课堂小练笔,让学生用上书上的字词把这个故事续补完整,练习如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葫芦。过了些日子,()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挂了许多()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又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植物生长不能只期待结果,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所以他赶快给葫芦()病。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

括号内要填写的字、词大部分是学生已经会写的字。有些是具有本课语言现象的词语,有些是本课要求学写的字,少量是需要借助拼音来帮助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记忆得到巩固,同时也能再次感受文本体现的人文道理。

二、课堂练习讲究多样性

本文所述的“多样性”既包括形式的多样,也体现在时间安排的变化上。

(一)形式的多样化。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可以从题型上求变化,也可以从解决的形式上求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改变练习的形式,会让人耳目一新,乐于尝试。教师在这方面下功夫,学生还能从中学到一些很接地气的学习方式。笔者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为了读准“藤”字的读音,课堂上面请学生在插图中找找实物,并将图与“藤”这个字用直线连起来。学生对这样的动手练习题颇感兴趣,而最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认识了“藤”这个生字。而为了理解“花谢了”的“谢”字,在课堂上笔者又让学生圈一圈哪个字表示“花没有了”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又有所提高,当然也理解了“谢”的意思。

(二)时间安排的变化性。课堂练习也讲究节奏,有时是快慢结合,有时是简单与复杂的更替。安排或短或长的练习时间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有深浅,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在字词练习中不分难易,平均用力。《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前期有动手连一连,圈一圈的练习,时间都比较短。但是同样是认识生字、新词——“盯”、“自言自语”,这两处因为涉及到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方式:通过表演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对其中的生字新词都有一个感性的理解。具体如下:

原文: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为了让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 ,同时也为了整合朗读,这里设计的字词练习是这样安排的:让学生拿着真的小葫芦表演出主人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再请其余学生评价表演者是否把课文中主人公怎么做的动作和怎么说的样子表演到位了。在课中,虽然只有个别学生参与了表演,但是评价环节人人参与了,每个人都产生了自己的体会。像这样的课堂字词练习占的时间比较长,但学生也很有兴趣,关键是不仅整合了知识性的学习,也整合了情感性的体验。因此像这样的练习设计也值得花时间的。

三、课堂练习体现层次性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扎实练习。因为知识本身具有层次性,所以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最近发展区的学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一般学生能够零碎地、不完整地讲到“这一棵葫芦长着藤、花、葫芦”这一特点,而对于最近发展区的学生来说可以尝试完整地、按植物生长的过程具体说一说“这一棵葫芦长着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也是一种复述能力的逐渐培养过程。这样既照顾了“吃得少而精”的孩子,从而消除了这部分学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同时又提高了“吃得饱而精”的孩子的学习能力,保护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本课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很好理解的。在春夏季,很多学生在菜园里就能看到葫芦生长的全过程,因此,有些学生很容易懂得“不能破坏植物生长规律”这一道理。但将体会和感悟上升到本课的寓意,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老师引领着,通过表象才能看懂本质。所以,从以上两个角度来说,课堂练习题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已经形成了层次性。

四、课堂练习关注联系性

从狭义的视角来讲,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目的就是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学习进行整合并运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的目的。所以课堂练习设计中特别要重视知识的前后整合性,使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拿关联词练习来说吧,譬如:“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一句当中存在着因果关系,但它是隐含在里面的,为此教师请学生加上“因为( ),所以( )。”再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由于因果关系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已出现过三两次,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的,为了巩固这一逻辑思维,把它放在这里作为一项思维性的课堂练习不仅巩固了旧知,也为学生自己今后的说话、写话、写作时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减少出现因为不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说出或写出前后关系牵强的句子的情况。

五、课堂练习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堂练习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

我们认为语言是有生命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熏陶,那么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如何将感受到的人文素养显现出来,最关键的就是学习语言,学会语言,会用语言,学以致用。在低段,不管是在语境中用字、写字、用词、写词、说话、写话都是为了将语言文字中的人文性通过其工具性体现出来。课堂练习虽然所占时间不多,但在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上意义很大。课堂时间宝贵,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通过理解、分析、朗读最后落实到笔头练习慢慢学会了准确运用语言,当然课后的复习等措施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缺少了课堂上集中精神于第一时间内进行当堂练习的机会,课后或者第二天再进行跟进的话就如同“隔夜菜”一般,不仅知识得不到最佳的衔接,学习状态也得不到人与文的融合。

(二)课学练习体现了“我要学”

通过本课的课堂练习,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其实学生并不是为了练而练,而是在做中学,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并学以致用,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学习压力与负担,而是一种能力的自我肯定。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发现,每每学习新课文、学习新生字是学生们最开心、最期待的事。带着这份心动,学生在无需定等级的课堂练习中不仅对自己的学习做了一次自我评估,而且在轻松的自主练习中,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查漏补缺的自省工作,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长时记忆的巩固来说是一个极佳的过程性学习,不仅如此,做中学可以自主发现问题,还能自主订正,这比老师帮他们提出错误再被动记忆、理解的效果要乐观得多,因为这是一种“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三)课堂练习体现了“我会学”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识字、写字、朗读是关键,而识字、写字又是重中之重,这一点不光老师要清楚,学生也要清楚,这些形式多样而又突出重点的课堂字词练习在无形中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哪些知识是需要牢牢掌握的。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学习的巩固。对于最近发展区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信息传递。学生在不同课例中享受到不同类型的练习,但百变不离其宗,我们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当这样的练习摆在学生面前时,它们已不再纯粹为了巩固而巩固,学生可以从中掌握、明确学习重点,从而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变成“我会学”的小拐杖。

综上所述,低语课堂字词练习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地域不一样,学校、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不同认知水平的层次性练习,以达到教与学的高品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避免“虚化”,让课后习题“教学化”[J].季婷.文理导航(下旬).2016(05)

3.彰显“特性” 富于“趣味”——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J].张曦娴.小学教学研究.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