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小学特殊教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金佳美

萧山区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265

摘要:美育是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德育、体育、智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推动学习者全面成长、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路径,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媒介。将美育教育融入到特殊教育中,是推动特殊学习者身心健康成长的诉求,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诉求,其美育教育应贯彻课堂活动之始终,融入多样化趣味化的校园文化和教学实践中。因此,本文就小学特殊教育融入美育的教学方式展开深入探究,以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特殊教育;美育

引言:

接受小学特殊教育的学习者大多处于六岁到十二岁这一年龄阶段,因其教育的特殊性,学习者之间的思想认知和学习能力差距极大,教师必须详细了解所有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等,以此为参考,针对学习的详细情况和教育特殊性制定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教学计划。

  1. 特殊教育与美育教育

  1. 特殊教育

以每一个学习者的教育发展和身心成长特征为诉求,以因材施教和个别化为原则,选择适用于特殊学习者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最大程度地挖掘学习者潜力,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技能、锻炼其社会适应力、塑造优良品质的教育,就是特殊教育。其教育任务和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满足特殊学习者教育诉求和社会需要,推动特殊学习者品格、体力和智力的全方位成长。凭借特殊的教学、教育和训练,传授一定的文化和科学常识[1],提高学习者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自信,从而提高其劳动就业和生活学习能力。

  1. 美育教育

美育即情感教育、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美育通过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等人类特殊心理活动培养人类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稳定的审美情操,锻炼人类灵活多样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推动人类的全面成长。第一,美育与德育相互关联,就德育与美育的关系而言,美育是德育教育的手段的之一,德育是美育内容的一部分[2],却又存在社会功能和性质的差异。第二,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基础路径和重要内容,但践行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这一美育目标,并不能仅凭艺术教育。第三,美育不同于情感教育,美育的内容包括通过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等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情感教育只是美育内容的一部分。

  1. 美育之于特殊教育的价值

(一)推动学习者全面成长

美育是心灵教育、情操教育和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在耳濡目染中影响人的胸襟、趣味、情感和气质[3],从而砥砺自我、健全人格,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美育的作用在于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智力包括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多个方面。美育是培养学习者形象思维的最佳路径,以形象思维的核心,统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作用于记忆力、思考力、感知力和形象力等智力因素方面。比如,对于听力障碍的学习者而言,由于其表达和听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其形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优于常人;对于视觉障碍的学习者而言,由于视觉方面的障碍,其听力在一定程度优于常人,但形象思维和感性知识较薄弱,在教育活动中重点培养。

(二)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诉求

处于现代化社会,人类对教育的认知更加明确,忽视体育,阻碍当代学习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忽视德育,影响当代学习者的道德观念;忽视美育,则影响当代学习者的人文精神、审美素养[4],影响民族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在社会构成中,特殊儿童和平常儿童的地位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提高特殊学习者的审美情趣,将在未来提高国民的整体审美水平,引领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特殊教育中渗透美育,对推动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影响重大。


  1. 美育之于小学特殊教育之路径

  1. 营造教学环境,创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无形力量,处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美育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将有效改变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影响深远。因此,特殊学校应深度探究校园文化的作用和内涵,统一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为学习者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和校园环境,让特殊学习者充分直观的体会同学和教师的爱护和关怀。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建立丰富多彩的树木、草坪、校园墙等景观,指导学习者探究校园景观中蕴含的美学因素,体会美学的熏染,在欣赏校园景观的过程中发现美、认识美、领悟美,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实现美育的目的。

  1. 探究课程中的美育素材

在小学特殊教育中,教材是学习者掌握美学知识的主要形式,是学习的主阵地,因此,为渗透美育教育,教师应深度探究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和内涵,比如,在舞蹈、美术、音乐等蕴含丰富美育元素的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全力调动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转变固有的传统教学办法和教学思路,将学习者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在指导学习者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其主动探寻美、领略美和运用美,以此丰富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引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形式,拓展美育教育的知识面,凭借播放各具美感的视频、展示风格迥异的图片等,引导学习者在观看和观察的过程中领略美,探究分析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美育的教学质量。

  1. 开展多元趣味化实践活动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特殊学习者而言,部分学习者无法充分感悟生活,从而在难以通过情感领悟学习的美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生活实际,提高美育效果,以便提高学习者对美育学习的参与度,引发情感共鸣,升华美感。比如,组织多姿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拓展和延伸美育的范畴,深度挖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和潜力。第一,教师应以学习者的特长和爱好为参考引导学习者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比如,歌唱比赛、篮球比赛、书画比赛兵乓球比赛、舞蹈比赛和羽毛球比赛等,以便学习者深度融入美育活动中去,陶冶学习者的审美情趣。第二,教师应该引领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探寻美、领悟美,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调动学习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1.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在小学特殊教育中的渗透,由于特殊教育学习者的特殊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的榜样,在工作过程中继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式和思路,使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引领学习者展开美育学习,提高其美学素养。教师应正确认知特殊教育过程中美育的价值,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将美育落实到特殊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应以平和亲切的态度和语言,端庄的仪态,在日常行为中结合仪态美和语言美,平等对待所有学习者,尊重、关怀和爱护每位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换位思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平等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习者树立信心,肯定学习者的努力和进步,从而最大化美育效果,提高美育效率。

四、结束语

接受特殊教育的小学生与接受普通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特殊教育中渗透美育,能够协助学习者分析美、领悟美和运用美,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以求帮助学习者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蕊.小学特殊教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渗透策略[J].女报:时尚版,2019, 000(010):P.1-1.

[2]叶月凤.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版, 2020(4):5-6.

[3]王静.特殊教育中的美育渗透之我见[J].科普童话,2020(20).

[4]朱蕊.特教学校与普校在美育教育方面的共同点之我见[J].读与写(教师), 2020(1):0292-0292.

【作者简介】 姓名:金佳美 出生年月:1990年6月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杭州 职务/职称:二级教师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