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王炎

长春科技学院

摘要:目的观察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进行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整体康复训练,2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采用星形平衡测试(SEBT)评估、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分。结果:经8周训练后,2组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AOFAS总分及各分项分、CAI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其他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对于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具有很好的疗效,且优于传统康复手段。

关键词: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疗效观察

引言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ankleinsta⁃bility,FAI)是指踝关节周围韧带受损后导致踝关节不稳,而引起运动时伴有无力感及易重复扭伤的现象,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最为常见。踝关节作为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占跑步、跳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25%~50%,在足球运动员更是高达85%。研究虽然表明通过保守治疗,80%的急性踝关节扭伤能够痊愈,而20%患者可能发展为FAI。但是,FAI易造成踝关节陷入扭伤—不稳—再次扭伤的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形成创伤性关节。研究指出FAI很有可能会影响足的运动功能,进而影响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目前对FAI患者的康复方案并未形成专家共识,主要集中于本体感觉干预、力量提升、平衡训练、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干预以及运动感觉训练、振动训练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平衡能力是人体姿势控制和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姿势稳定性等因素的综合效果表现,但当前FAI的康复手段较为单一,难以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本院骨科、康复科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7例,年龄在18~40岁,入组患者均符合LentellFAI的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有超过一次且非同时的单侧踝关节扭伤病史,最近一次扭伤在4周以前;主观感觉踝关节有“失落感”、无力、功能下降,辅助检查未发现踝关节松弛;同侧踝关节无手术史和骨折史;无骨折未愈合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能会影响到肌力和平衡的情况;患侧下肢的感觉基本正常;踝关节活动能力无明显异常,休息时踝关节无疼痛。排除标准:并发踝关节韧带二度损伤及以上;踝关节严重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风湿性疾病、代谢性疾者;患者心、肺、肝、肾等器官出现功能减退或衰竭;拒绝接受我科治疗方案的患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8例,治疗组2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603735435e750_html_be0712938bb3ba54.png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踝周肌力训练:采用美国产BiodexSystem-4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受试者坐位,操作人员使用固定带固定好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受试者髋关节屈曲80°,膝关节屈曲45°,踝关节处于中立位。等速仪选择角速度60°/s,部位选择踝关节,方式选择等速。对受试者进行外翻/内翻和背伸/跖屈两种模式的训练。依次为:在外翻/内翻模式下,肌肉收缩形式为向心/离心。嘱咐受试者使用最大力量做出外翻、内翻动作,每组做10个,共7组,组间休息10秒;在背伸/跖屈模式下,肌肉收缩形式为向心/离心。嘱咐受试者使用最大力量做出背伸、跖屈动作,每组做10个,共7组,组间休息10s。以上训练方式每周3次,持续8周。(2)Mulligan治疗技术:①受试者远端胫腓关节:受试者仰卧位,足跟离开床缘。操作者站在受试者的远端,将手的大鱼际置于离外踝2—3cm的腹侧,将腓骨相对于胫骨往斜后方推,另一只手支撑小腿。治疗过程中如果有疼痛的发生则表明操作的方向不正确。在无痛的情况下,松动同时嘱咐受试者做几组跖屈内翻到活动末端的动作并加压。重复3组10次操作,结束后使用非弹性贴布将腓骨复位固定,贴法是斜向往上横跨在小腿下段,为保证不刺激皮肤,24h后要去除白贴。②受试者近端胫腓关节:嘱咐受试者把脚置于椅子上,操作者使用掌根或者大鱼际将腓骨头向前推动,然后使受试者主动屈膝向前。如果没有疼痛的发生,则重复3组10次的操作。结束后使用非弹性贴布固定不超过24h。以上治疗方式每周3次,持续8周。

1.3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后SEBT评估比较,2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CAIT评分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03735435e750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SEBT评估比较

2组治疗后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603735435e750_html_a30ab5f217aab17f.png

2.22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AOFA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AOFA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603735435e750_html_e73c577fd68c75e7.png

2.32组治疗前后CAIT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CAI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CAI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603735435e750_html_93c3f4f406b2333b.png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正常行走的情况下,几周训练后在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中,下肢左侧膝关节与踝关节的应力增加,左、右髋关节屈曲角度峰值、外旋角峰值以及内收峰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右侧踝关节的内翻角度峰值以及左侧踝关节外翻角度峰值同样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出向患侧调整的趋势。此外,左侧支撑时间与步态周期延长,右跨步长提高,表现为右侧摆动时间延长,其原因可能是经由几周训练受试者病损部位情况改善、疼痛减轻,在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中,患侧所能受压力增加。所以,当踝关节不稳后,引起周围刺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被破坏,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准确感知降低,从而使得踝关节损伤率增加。因此,加强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有着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平衡和本体感觉,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其动态平衡。相比单独的练习,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是有提高患者平衡能力的最优康复手段。

参考文献

[1]庞敏,吴志,林冠杰.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37(05):554-556.

[2]施晓剑.关节松动术与主动牵伸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干预的疗效探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3]章丽莉.三维和二维动态平衡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控制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9.

[4]廖维仁.PNF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干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苏晶.不同调息方式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