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关于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段明娟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 江西 九江 332200

摘 要:与初中相比,高中的生物知识更加抽象和复杂,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该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发散思维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本文在介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同时,也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通过学生的角度阐述对高中生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教师教学的反应,并结合高中生物的部分知识点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应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概述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导学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有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活动跳出了单一讲解的模式。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而言,学案导学模式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和讨论的机会,这非常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和意识规律[1]

(二)区别教案与学案

教案表现的是教什么与怎么教,以教师为主体。在分析学情时不够全面,不能更好的检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注重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较低。而学案是学什么与怎么学,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在课前检测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教师要提前准备学案,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的相关问题,进行自主预习,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案更加侧重于教师,学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详细对比见表1)


教案

学案

性质

以教师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

目的

为教学提供准备

为学生提供指导

角色

教师为主角,学生为听众

学生为主角,教师起到调节作用

表达

刻板严整

灵活生动

编写特点

为教师服务,明确课本上的知识重难点及教授过程,学生被动接受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更加明确老师讲授目的

表1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我国教育是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但是,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的灌输,忽略了学生是个体,拥有自己的个性,不能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还要有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案导学模式就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酶》的这节新课时,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提前自主预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智力培养,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非智力培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探究,进行小组探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解决问题,需求答案。因此,采用新的生物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特别是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

3.“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当今社会,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协作的,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中,学生不断探索,自主探究,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二、高中生物教学

(一)学生对高中生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学生在小学时对生物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进入初中时才真正接触生物,但这部分知识点也比较浅显易懂,到了高中,一些生物的专业术语,让学生会觉得学起来很困难,很头痛。这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希望通过简单的方式达到最优的效果,但这根本解决不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困难性。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兴趣。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依据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加强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生物思维模式建立。教师在生物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小组讨论、幽默风趣、实验等,并与学案导学模式相结合。这样可以提升学习热情和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师生互相协作的能力,更好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的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有一个相关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好的开始很重要,这可以为以后章节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即“尝试用化学试剂探索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样更加丰富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增加对实验的兴趣性。在准备书本上所需要的材料的同时,在准备一些我们日常饮食所需要的食物,例如,苹果、西瓜、花生等,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与我们实际生活分离,可以将理论结合实际。这样的学案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去体验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前,老师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播放有关实验现象的录象,学生要准备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比如:苹果、西瓜的味道甜,是否含还原糖比较丰富?花生吃起来比较香,是否花生含有较多脂肪?在不同的生物组织中,细胞所含的糖类、脂质或蛋白质的含量是否一样?会有多大的差别?等等相关的问题。而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一定回答的完全正确,但可以让学生们加入到讨论中,然后,根据生活常识对不同的实验材料所含有的有机物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并作出预测结果。这样由真实的情景引入实验,设置悬念,可以降低了知识起点,拉近科学与生活经验的距离。实验得出结论后,师生进行交流、分析,这样充分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展现了学生间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前,要及时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师生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共同总结实验改进措施,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达成共识。

(二)《遗传因子的发现》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进行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的第一、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前,将学案提前给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常用的遗传学符号,对杂交、自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隐性等相关概念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上以生物课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把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汇总,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比较困难,师生要共同观察、假说、实验。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图片,让学生们对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第一代进行猜想,再对子一代和二代进行分析,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没有矮茎?又为什么子二代还会出现矮茎?这些方面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小组之间讨论中和小组代表发言时,会接受到同组人和小组间的质疑,这样就会让学生培养接受他人意见与建议道德能力,进行自我反思。最后,要根据这一系列的猜想去用实验验证,以一对豌豆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们对结果进行分析,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明确实验不能只是学生自己去探索,也不是教师单独一个人完成,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敢于发言,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叶明珍.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3):P.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