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罗芳阳

湖南省湘潭县江声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如“ 俱、更定、沆砀,一、白、强、是 ”等。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体会描写白描妙处。

3.理解作者因“痴”而“独”:忧愤避世、情怀孤傲,黍离之悲、 故国深情。

4.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赏析雪后奇景。

2.理解作者因“痴”而“独”:忧愤避世、情怀孤傲,黍离之悲、 故国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因“痴”而“独”:忧愤避世、情怀孤傲,黍离之悲、 故国深情。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2.导读教学,合作教学法,对话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也可自行设计)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两地风景秀丽,身处其间仿佛置身天堂。关于西湖的诗文我们已经见识不少,大家能吟咏几句展示自己的积累吗; 学生吟咏。

是呀,“诗言志”如果诗中描写的是西湖春天的娇媚,夏天的艳丽,自然多流露诗人心中的温情、喜悦与奋发,如果作者遭遇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同学们觉得怎样的景致才能承载他的情思,聪明的我们能否琢磨作者的文字,读懂他的深情?

一起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

①读得沸沸扬扬

②读得字正腔圆

③读得停顿恰当,层次分明

④读懂字意,读通语句

⑤读出问题,读出理解.

提示:读准节奏 (见课件):

湖中/人鸟声/俱绝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自主口头梳理文章(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张岱(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巧遇知音(金陵客)。提醒从标题中,也能获得部分信息,看雪与遇知音是本文的事件。

3.分组朗读,分层读。师生评议,齐读全文

4.积累文言词汇:课后积累

三、再读课文 品析深情

1.学生提出初读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理解,汇总后整合成几点(如果学生提不出,转换成思考题形式)

①短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前后矛盾,真的矛盾吗?(质疑题)

②全文都写张岱的“痴”。

③作者的痴,痴在何处?为何而痴?

2.小组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以上意见或问题。小组学习后形成共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准备质疑。

①找一找作者在看雪与遇知音的“痴”!

老师提醒:第一个问题实际包含在第三个问题中,或者说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第一题自然有“解”。引导学生找作者的“痴”,理解作者的“痴”。

学生可能找痴行、痴景、痴人、痴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均可。教师引导抓文句,咬文嚼字,有理有据:找一找作者在看雪与遇知音的“痴”!

课堂对话:(只提供话题)

①行或行痴:学生品析:请看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板书“独”。

哪个字可以看出张岱行为之痴?独与刚刚同学们找的句子中哪一句的情境很协调?如果用四字词语形容这个情境?大家会想到柳宗元的《江雪》中的什么句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痴景:(视觉)也可以说“痴情”痴情于景

朗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你从字里行间的理解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西湖夜雪图?用你喜欢的词句描摹。如果还能说说自己是从那些字词感悟到的就更好了。

白描:由远到近,由全景到局部的特写(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空旷纯净、悠远脱俗西湖雪景图。)

“一”字“与”字,写全景之广漠,浑然一体,苍茫辽阔(板书)

量词“痕、点、芥、粒”,有长有短、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变化多端,把西湖夜雪写得诗意盎然。大小相对比:天地何其阔大,个人何其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罢了。(板书:特写 渺小)

③作者为何有这样独行看雪的痴行痴情?知人论世明痴人“痴情”,巧遇知音解“痴心”

插入背景: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名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他的作品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笔墨洗练、意趣深远,作为明遗民,经历了从锦衣玉食、华灯骏马到破床碎几、折鼎病琴的巨大变故,心中纵然怀有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也只有退隐山林、著书立说,将黍离之悲和对故国的一颗赤心痴心一片痴情寄托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归依。

补充注释:黍离之悲,成语,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出自于《

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看完资料,你有何“顿悟”? 张岱有着黍离之悲,有着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的一片痴心。文中可有他作为明末遗民的黍离之悲、故国之思的词句?

崇祯五年年号,是金陵人,客此。作者在清朝继续沿用,遇到知音,只记得金陵人。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皆因此而起。“相逢何必曾相识”

②品析“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段,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跃然纸上:什么是知音?你如何知道他们是知音?

全文叙事、写景均为抒发自己的痴情痴心伏笔,记叙、描写、抒情完美结合,感情深沉却又含而不露。通读全文后,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说话句式:好一个 的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爱着故国的、 深深的黍离之悲 痴心不改等等)

四、研读感悟 , 拓展升华

理解作者因“痴”而“独”!解决质疑

①现在你理解作者的痴了吗?前面的几个看似矛盾的用词真的矛盾吗?

研读理解:情到深处人孤独!

痴心痴情人:特立独行,忧愤避世,孤芳自赏,超凡脱俗。

②孤独是孤独者的盛宴,痴情是痴情者的佳肴。古往今来,有多少痴情人、痴情事,谁人能识谁人能懂!作者“痴’的背后是不羁、心酸、眷恋、清醒、自由……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灵的孤寂。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痴在一片故国深情。请你以下列诗句为证,试说说他痴在

言之成理,与情怀品德靠近:

如陈子昂 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痴在壮志难酬

陶渊明 独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痴在

杜 甫 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痴在

柳宗元 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周敦颐 志趣高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五、 朗读、背诵课文

入情入境的朗读、背诵:避世的忧愤,孤傲的情怀,故国的怀念与深情……

六、课外阅读《陶庵梦忆》、《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黍离之悲”相关诗文。

附:板书设计

         ——痴行(独)               

   痴——痴心——痴景(白描 全景:广漠 特写:渺小)

——痴人——忧愤避世 情怀孤傲

——痴情——黍离之悲 故国深情。

参考文献:

[1]著作: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2]吴占磊,《散文名作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