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提升儿童劳动素养

/ 2

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提升儿童劳动素养

乔录昌 田金芳 李广明

潍坊市育华学校 潍坊科技学院 261051

据调查,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欠缺。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没清醒的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生怕孩子吃苦受累,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事无巨细,均由父母包办,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从而导致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孩子自身参与生活和实践的机会极少,不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人类、劳动艰辛而光荣的道理,也不珍惜劳动成果。由于不少学生从未参加过劳动也不主动帮助家人,好逸恶劳思想就滋生起来,只图享受、不尽义务。另一方面每位家长都要面对子女一考定终生的升学困境。因此很多家长不得不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习上,从而导致家庭劳动教育被忽略,结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校劳动教育缺乏创新性,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当代学生身系国家的未来,肩负历史的使命。我们的国家能否繁荣昌盛,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青少年这一代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有没有劳动观。因此,学校要培养一代新人、有用人才,就需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懂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创造美。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从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  

一、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项目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4. 劳动教育融合学科课程,形成大劳动教育观。  

二、项目实施策略与措施

(一) 研究思路:项目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辅之以理论研究,将各项劳动教育分类整合,找出促进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对不足进行深刻反思,立足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积极利用该研究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劳动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示范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劳动程度影响着儿童劳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实践性原则。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劳动意识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二)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引领学生观察校园的菜园、树木、草地等,提出明确规划,共同美化绿化校园。问卷调查法:向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学生的劳动能力情况。文献研究法:考察国内外的劳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动手操作法 :引领学生实际操作,掌握劳动技能 。

(三)研究过程:

1.校内劳动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宣传栏,大力宣传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邀请了请有经验的老师,为全体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作劳动技巧专门培训。成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2.学科整合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运用课堂教学开展科学观察,综合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外科技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绿色种植活动,参与校园树木花草栽培和剪枝绿化劳动,实施课外科技创新,机器人、小发明等创新活动。

4.成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5.结合春节,寒假期间学生进行家务劳动教育,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家务劳动大赛,学会擦玻璃、做美食、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社区劳动等并拍摄视频或照片,做成美篇班级内评比,校级评比出劳动小能手。

6.利用延时和假期进行非遗项目的学习与创作,掌握面塑、剪纸等民间艺术创作技法,传承民族艺术。

7.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1)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2)是要及时鼓励表扬。(3)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阶段,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阶段,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三、项目预期成果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人人成为劳动小能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劳动,并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全面提升学生自理能力。让学生了解民族艺术,并进行传承。成果展现采用家务劳动、绿色种植、科技发明、美食达人等多项活动展示劳动教育成果。项目撰写结题报告,利用微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倡导正确的劳动观,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目内容概述一般包括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实施策略与措施、项目预期效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