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探微

钟世娟

广西省 来宾市第十四中学 广西省 546100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的拓展创新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力图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环节,积极创新实验步骤,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更好的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拓展创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引言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自然学科,这门学科以学生的自主观察、演示实验和大胆探究为主。从微观角度来看,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前提上适当延伸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二、拓展创新实验教学的办法

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生活后会接触全新的学科,很多学生对生物学比较好奇,但是前期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对此,生物教师需要关注实验步骤的优化升级,充分实现高效教学,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时,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难度偏高,有的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对此,教师需要适当优化教材。首先,为了帮助学生利用实验研究解决学科学习问题,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适当引导相结合,辅导学生一步一步来,自主设计实验操作环节,尽量避免包办代替,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成败不会影响最终的学习的效果,只要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传授良好的实验思想来积极优化实验环节和步骤。其次,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探究性活动的难度偏高,教师应该先说明活动的目的,明确活动的主要环节,将正确的实验思想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自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教师需要以上一个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回忆探究性活动的注意事项和步骤,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和大胆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录制微课视频,展示小组的探究活动成果,这种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直观生动地体现学生的探究实验操作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学情,拓展实验环节,实现学生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完美联系。

三、拓展实验材料的具体策略

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基础,能够充分体现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完全按照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步骤,而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实验材料,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在讲授细胞通过分裂而繁殖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了理解上的误区。学生对细胞体积的了解和认知比较片面,教师就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用不同大小的正方体来代替细胞,让学生自主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简单的对比延伸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两者之间的对比联系比较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重要契机,鼓励学生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之间的关系。这种生动直观的实验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完成生物实验,对比实验现象。整个实验操作中所涉及的实验材料比较复杂,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对氢氧化钠等专业术语的理解较为浅显,教师就需要注重实验操作环节的进一步简化,根据教材标准要求分析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以此来达到同等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品来取代氢氧化铝,分析物质交换效率之间的相关性。

四、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大胆消化

生物概念的形成比较复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大胆消化,积极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将丰富多元的智力活动融入初中生物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拓展生物实验,保障重要概念的有效传授。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围绕重要概念,精心选择恰当可行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以简单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为重点,鼓励学生建立重要概念的逻辑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比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时,教师需要通过重要概念的有效分析组织探究活动,明确活动环节。教材中有一张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这张图片能够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宏观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重要概念,设计行之有效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联系个人的旧知识,明确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分析消化道的组成部分。另外,学生对小肠结构的理解非常重要,这一点也是该实验中的重点。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小肠的吸收和消化最为关键。为了让学生对小肠的结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手工活动,通过折纸扇来分析纸扇前后的表面积,让学生观察小肠结构的示意图,通过融会贯通和灵活对比来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五、验证性改为探究性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该实验室通过颜色反应,帮助学生认识相应的颜色反应原理,掌握通过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物质物质的方法。教师可在学生明确原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来鉴定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有机物,让学生通过颜色的深浅判断出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脂肪、蛋白的变化趋势。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六、精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教师常常会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实验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进行操作,难以得到理想中的实验结果,可通过改变实验时间、处理方式、剂量大小等方式,使得实验结果更理想;在实验中引入精确定量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态度。如在一定温水浴范围中找到最为精确的温度;利用微量移液器将试剂滴加的滴数转化为精确的体积数;改变待测组织样液与试剂的比值等。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少教师发现,按书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该实验,学生在光镜下几乎看不到分裂各时期的洋葱根尖细胞。推测的原因是 3 到 4 天内难以培养出理想的根尖细胞。因此,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提前 3 个星期进行根尖培养,并将洋葱放置于冰箱保鲜室中进行冷藏处理,根会长得又粗又长又多。再加上不同洋葱品种的尝试、实验时间精确、室温调整等实验条件控制,学生能在镜下找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十分清新。

七、改进实验装置的方式

有些实验装置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如果老师将其进行改进,找到替代材料(比如用较薄的海带替代半透膜做渗透装置),或者在实验原理不变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改变实验的方式,学生就会觉得实验亲切可进,如此能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关注生活的态度。淀粉酶分解淀粉,一般做法是准备两支试管,在试管中放入等量的淀粉,往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淀粉酶,另一支作对照。一小段时间后,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碘液(斐林试剂),通过颜色对比,说明淀粉酶分解了淀粉。可选用马铃薯进行实验,向新切的马铃薯片上挖一个圆形的孔,往里滴加适量的淀粉酶,酶会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浸染之处,淀粉会被淀粉酶分解;一段时间后,往中心滴加碘液,碘液分散开来,会发现酶浸染的马铃薯处未被染成蓝色,因而形成了一个边缘为蓝色的圈儿。

结语

在对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新教材已经强调了生物教学的重要优势,更加关注学生的长远成长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 赵 进 , 陈 士 元 . 对 待 初 中 生 物 实 验 教 学 教 师 要 规 范 更 要 创 新 [J]. 中 国 现 代 教 育 装

备,2011,000(008):94-95.

[2] 王丽娜.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