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中讲好思政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中讲好思政课

李叶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第五中学

摘要:文章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理解,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属性和课程性质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通在分析时事热点、推导论证、讨论思辩三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对政治性和学理性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融合相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学理性;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在“八个统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放到首位,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特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就是政治必须是通过学理性展现的政治,学理必须是表达政治的学理,让理论支撑政治、解析政治、说明政治,从而让思想政治润物无声地进入受教育者心灵。

一、在分析时事热点中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强调说理和论证的学科,要善于利用时事热点对思政教育做深入的思考。例如: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一内容,本人就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教材进行分析说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英勇奋战,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全国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紧急组织调配330多支医疗服务队,410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支援武汉,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投放1000多亿元资金,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公安民警、基层社区服务人员坚守岗位,拉网式排查,不遗漏一个患者。在上百家企业、一万多名建设者通力合作、不眠不休之下,15 天时间建成两座大型医院,全国免除所有患者的监测费和治疗费,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快速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通过这些热点时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庞大人力、 财力、物力、科技等支撑,还有各条战线协调配合,这场严峻防疫战是不折不扣的人民战争,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动诠释,充分展示了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推导论证中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之一,那么,如何以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呢?笔者用推导和论证的方法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以《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提出三个问题:第一,国家权力主要包括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和监督权,这四方面分别由政府、法院与检察院、人大、监察委各司其职,那么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何在?第二,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它们二者的地位关系如何?第三,我国的最高行政权由国务院总理行使,国家主席是国家主权的代表,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并不行使行政、司法、立法、监督中的任一国家权力。那么,国家主席的地位为什么高于国务院总理?这样的问题导入,使得这节课在一开始就富有“学理性”,显得挑战性十足,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笔者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执政”。于是,这节课就围绕着这一关键词,以论证的结构和方式,从“什么是执政”“为什么执政”“怎样执政”三个方面来展开。在第一部分“什么是执政”中,主要推导了权力的来源,理清党、人大、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一府一委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那么人大的权力是由谁赋予的呢?一个共识性的答案是——人民赋予。但是一个重要的史实是,建国初期,只有政协,没有人大!人大以及人大制度是怎么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缔造的。换一句话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了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将权力还给了人民。因为有了人大之后,党的主张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也就是人大代表表决,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推导理清这些“关系”,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认同。

笔者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将“ 为什么”具体分为“为什么能”和“为什么要”两方面进行论证。“为什么要”由中国共产党来执政?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才能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又“为什么能”执政?因为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且离不开宪法对其执政地位的确立。既然党执政,是通过依靠人民的选择、宪法赋予,那么党在执政中,当然要处理好与“人民”和“宪法”的关系,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执政,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一种论证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整节课始终聚焦于“执政”这一关键词,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令人信服,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三、在讨论思辩中实现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看似简单的政治知识理论与实际融合起来理解并不容易。如果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讨论思辩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也会让原本枯燥的政治理论相对容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教学中,本人在处理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时,设计了“说一说”和“评一评”的环节。“说一说”:我尊敬的人。学生说出了很多他们尊敬的人:环卫工人、老师、国家领导人、科学家等,“评一评”: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品质特点?学生归纳:勤奋、热爱本职工作、有家国情怀、拥护党的领导、心中有集体等。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我鄙视的行为。学生列举了很多:分裂祖国、危害社会公共安全、随地乱扔垃圾、破坏生态环境、做事斤斤计较等,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你鄙视的行为有什么共性?学生归纳:不爱国、破坏社会和谐、缺乏诚信、自私自利等,笔者最后总结:这些行为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有一句歌词唱的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请大家来谈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思考。学生回答: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不要让自己身上有自己鄙视的品质和行为,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这样就把思想政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这种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辨,较好地解决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笔者继续追问:“在我国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学生的回答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国家荣誉与利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 笔者的引导、追问以及学生的回答既是本框题知识的延伸,也是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让学生学会做出理性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自我推理做出正确的抉择;让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泽心灵,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既接地气,又有张力;既坚持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又坚持了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总之,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首要要求,是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基本追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用学术的逻辑讲好政治,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参考文献:

[1] 陈钊.《对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实践思考》新课程·2019(9)。 

[2]韦晓宁.《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探索》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20(1)

[3]余丰玉.《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中国高等教育.2019(9)。

[4]张宇.《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实现路径》福建教育.201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