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诵与朗诵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初中语文朗诵与朗诵教学

张尹

贵阳一中金塔英才学校 551600

摘要:朗诵在初中语文阶段尤为重要,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注意语句的断点和抑扬顿挫,保证朗诵的准确率。有效的朗诵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语文阶段如何有效实施朗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诵

在现阶段,语文朗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朗诵教学的认知有待提高。朗诵的过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这当中,教师要重视朗诵教学,切实将初中语文朗诵作为重要教学任务。要想切实提高朗诵质量,实施高效朗诵教学,还需结合以下几点:影音辅助,提高朗诵氛围、注意文字语序,提高朗诵质量、拓展实践,丰富朗诵形式。从这些层面进行深刻探讨,保证语文朗诵教学实效。

1影音辅助,提高朗诵氛围

基于新课实施标准下,教师对语文朗诵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朗诵过程中,不只是要学生将课文进行复述朗读,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与之形成情感共鸣,在课文当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渗透,才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当中,教师要可以进行影音辅助,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朗诵氛围,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才能保证语文朗诵的实效。例如,在《秋天的怀念》朗诵过程中,教师要先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才能让朗诵的过程中加深体会。这也是以往朗诵过程中所欠缺的,以往语文朗诵,教师只是让学生自行对课文进行朗诵,熟读之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但具体的朗诵质量教师却无从得知,这也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止步不前。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在如今的朗诵教学中,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再加以多媒体的辅助,进行影音教学,创设朗诵氛围,让学生在影音教学的辅助下,沉浸其中,代入情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对母亲的怀念,反思亲情的意义。在进行文章朗诵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视频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汇编,让学生进行观看,加强情感渗透;在朗诵的过程中,搭配同名音乐对课堂氛围进行渲染,两相辅助之下,才能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与文章中的情感形成共鸣,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从而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亲情观。让学生了解当亲情成为一种习惯,却忘记了付出,只懂得索取,而当物是人非之时,只留下了无限遗憾,所以,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是要抓住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去表达亲情,付出亲情,这也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观点,也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正确思想。通过影音辅助,不但提高了朗诵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为朗读教学的高效构建提供了保障。

2注意文字语序,提高朗诵质量

在朗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朗诵质量的提升很是关键。但在以往的朗诵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朗诵的整齐度,却忽略了每一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朗诵当中,只有保证学生对文字语序的正确运用,才能提高朗诵质量,进而保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有效的,这也是朗诵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朗诵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文字语序。例如,在《次北固山下》朗诵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诗词当中的抑扬顿挫,如果在朗诵时,对文字语序的表达出现了疏漏,那么整个诗词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这对学生的理解是非常不利的。如,这句诗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正确的朗诵语序应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当中要注意语序的停顿,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按照正确的语序来解读诗词含义是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如果语序错误,那么含义也会不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按照这样错误语序解读的话那含义应该是漂泊山水外,行舟绿水间。少了“孤单”和“独自”两个形容词,整个诗词的意境和含义都逊色了许多,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误差,这样进行诗词朗诵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朗诵,组内成员三到四个为最佳人数,在进行诗词朗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一人一句进行朗诵,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且可以及时做出教学指导。通过这样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增添了朗诵的趣味性,也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指导,促进朗诵质量的提高,也让学生对朗诵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其中。

3情境创设,丰富朗诵形式

在实施朗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朗诵形式,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从而喜欢朗诵,激发朗诵热情,才能保证语文朗诵高效教学的打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过于刻板传统的朗诵教学理念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还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在这当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营造相对的情境,丰富朗诵形式,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朗诵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也加速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进行《论语十二章》的文章朗诵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基础学习,让学生对内容进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以及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径。其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的经典论述。为了丰富朗诵形式,让学生对内容理解得更加通透,在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借助道具服装来增强效果,选出两名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情境再现,两名学生都要身着汉服,一名充当孔子,一名充当孔子的弟子,将文章内容代入其中,进行有效朗诵。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加强了情境感,将朗诵形式进行了变换,增添了趣味性的同时,也对文章内容加深了印象,激发了学生对朗诵的热情,很好地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因此,情境的有效创设,对丰富朗诵形式有着显著作用。

结束语:

在初中朗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影音辅助,提高朗诵氛围;注意文字语序,提升朗诵质量;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丰富朗诵形式,保证朗诵教学的实效性,促进高校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袁秋生.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诵初探[J],教育, 2015, 000(009):211-211.

[2]周亚琴.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573(28):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