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校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校治理

王京

(哈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传统应试教育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因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融合到小学教育治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此,通过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育治理现状,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现代化治理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下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和视野。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我国小学教育;治理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不但是强化学生理论认知与生活经验的关键时期,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要启蒙时期。因此,在小学教育治理中积极渗透与落实核心素养,有助于突破传统固定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还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过渡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还能突出强调学生在小学教育治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下健康成长,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我国小学教育治理现状

    1. 教师的绩效考核方式不统一

教师的绩效考核作为现代化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每一所学校都很重视,但是因为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学校的治理水平不同、学校中的教师结构不同,导致各个学校的标准自然也就不同,很多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有非常成熟的做法,能够用绩效考评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更多学校的考核方式及标准不但无法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积极性,还可能导致教师过度追求绩效,片面性地忽视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过重的工作负担又会消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致使教师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为了达到绩效考核要求降低教学质量,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日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小学教育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评价力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核心素养深化改革进程仍较为缓慢。尽管新课改要求下的核心素养正不断渗透进我国基础认知教育,并且核心素养的实施和应用实践也不再停留于初期阶段,但在社会与学校教育评价力度不足的影响下,我国核心素养的实施成果仍有所欠缺。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需求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不高,仍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评价标准。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也并未深入研究与分析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过度重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忽视了教师在核心素养渗透方面的教育评价工作质量。

    1. 家长和学生对核心素养缺乏重视

对于大部分学生家长而言,其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片面性地凭借自身阅历与生活经验否定核心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持消极态度。尤其在学生的教育治理方面,认为学校应将重心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并未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教学行业改革背景下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的积极意义。此外,尽管部分学校已在新课改要求的指导下开设了核心素养相关课程,但其实施效果整体流于形式,不但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其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与实际教学情况存在明显偏差。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我国小学教育治理策略

2.1 构建完善的教育监督制度

教育监督的实施成效将直接决定着我国小学核心素养治理的工作质量,对我国小学核心素养治理机制的构建也有着关键性影响。基于国家层面分析,应结合当前小学教育治理现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治理条例,积极利用各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大教育监督力度,构建自上而下的小学核心素养监督体系,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学校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管控。另一方面,对于学校财政方面的监督也应予以高度重视,向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赋予一定的监督权与知情权,不断拓展多元化监督渠道,促使小学教育治理工作不再仅局限于学校领导层的主观决策,而是全体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应共同承担的职责与义务。

2.2 强化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小学核心素养治理的主体对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治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必须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推动校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首先,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突破传统教师终身制度的局限性,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核心竞争力意识,适当加大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考核力度,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判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其次,学校还应将绩效考核策略与奖惩机制进行有机融合,对于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教师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肯定,而表现不佳、职业道德素养较低的教师则应予以批评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还应适当加大惩罚力度。最后,及时转变传统课时计费理念,基于课时数量与教学质量两种角度综合看待教师的工资薪酬标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激发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治理工作的兴趣。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职工队伍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有效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各专业教师大胆发表自身看法和见解,以此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治理水平。

2.3 打造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治理作为我国小学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首先,学校应积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审查力度,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治安环境。其次,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导下,还应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因此学校不但需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还应注重运动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最后,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现代教育行业的推广与普及,学校应积极引入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辅助性教学手段,打造高效网络课堂教学环境,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以此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发展。

2.4 树立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治理理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我控制能力与社会阅历仍较为欠缺,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极容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尤其在人际交往关系与社会行为的处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学校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教育治理工作时,应从思维层面着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性思维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约束自身行为举止,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治理理念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推动小学教育治理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而核心素养的实施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有助于在初期阶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核心素养下落实小学教育治理时,应构建完善的教育监督制度、强化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治理理念,有效提高学校综合治理水平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时全.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解读[J]. 中华少年. 2019(17)

[2] 胡小飞.刍议小学管理的人文化与科学化[J]. 读写算. 2018(18)

[3] 张淇茹.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