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教育教学论文

/ 2

../../../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2535521625/Image/$0C)5TA~52A61)CUG%7d4N@AI.jpg 

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教育教学论文

运用skeleton进行读写教学的课例研究

徐旭

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710069

摘要:

PEP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每单元第六课时为Read and write, 这一课时既是读写教学的载体,也是对于单元知识点的整合。通过阅读给写作提供范文、通过阅读给写作提供文本结构。 巧用Skeleton 方法于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预测、讨论、分析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解构--建构--重构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五年级读写教学中巧用Skeleton方法,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关键词: 读写教学, Skeleton, 教学案例

一、针对读写教学的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1]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读写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作用于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思维能力的生成。它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阅读语篇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每单元第六课时为Read and write, 这一课时既是以情境作为读写教学的载体,也是单元知识的整合,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二、Skeleton运用在读写教学中的作用

之前在读写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通读整篇文本,设置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学习核心句型。而张凝老师在《Skeleton过程性文本重构》[2]讲座中提出的 skeleton 基本操作步骤是:文本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创造性重构。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不是直接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而是将处理后的文本骨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图预测、讨论交流、圈画关键词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实现语言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研读教材,深挖教材内涵,使用教材文本中的核心句型搭建骨架,将教材吃透用扎实,拓展语言的使用范围。本人本学期在五年级Read and write 读写教学中尝试使用 skeleton 骨架文本进行教学,我发现它能够更好地激活旧知,也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再进行分析整理、搭建文本结构,从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三、运用Skeleton进行读写教学课例

下面我以《五年级上册 Unit 4 B Read and write》为例,谈谈巧用Skeleton ,如何在读写教学中进行文本建构,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标要求。

  1. 文本解构-- Look and guess

热身环节后呈现Robin的情景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预测文本的内容, 如:How does Robin feel? How does Robin make a friend? What’s the topic of the story?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Robin的心情,通过读图获取信息,Robin可能通过互联网(微信、QQ或者发送邮件)交朋友,猜测到教材文本主题可能与Robin交朋友有关,以上信息为本节课最后的输出的创造性文本埋下伏笔。

  1. 文本建构

(1)Read and guess

阅读前设计挖空与Robin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根据对Robin的已知信息,猜测文本内容,既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构建支架,又激发了学生思维,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处理本课时的核心句型“I am .... I can.... But I can’t ....”。 让学生通过思考、猜测、交流,训练了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此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文预测文本内容,帮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对文本进行了初步建构,也为文本的精细阅读打下基础。

(2)Read and  answer

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关键信息后,结合刚才的猜测,进行快速扫读、圈画出处、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大意。

(3)Read and tick or cross

在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后,让学生再次默读文本,划出关键句并判断对错。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文本意义,检测学生对短文的核心句型的理解。

   (4)Listen and imitate

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读,再次熟悉文本内容。通过模仿原音进行朗读,既加深对于文本内容和结构的记忆,又增强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培养语感。

  1. 文本重构--Try to write

让学生利用书上所给出的情景和语言支架模仿书写, 检测学生对于核心句型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单线书写训练, 此环节是读写教学较浅层的语言输出,为创造性重构做好铺垫。

  1. 创造性文本重构--Write a new passage

IMG_20201125_155207

                                       (课堂板书)

在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搭建的文本骨架进行创造性书写,并掌握电子邮件的书写格式。在本课时我设计的情景如下:如果你想成为Robin的好朋友,请你给Robin回复一封电子邮件。并将任务进行分层,可以写在任务单上,也可以用真实的电子邮件进行回复,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意义,同时学生实现了读写结合的目标要求。

四、运用Skeleton进行读写教学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运用Skeleton方法进行读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任务链中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归纳和总结文本的层级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构--建构--重构,有效地呈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进行有效地阅读,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运用Skeleton 方法为教材文本搭建骨架,需要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析文本之后,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核心语言、关注文本的写作结构, 从而达到课标中对于五年级“听、说、读、写”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凝.过程性文本重构[Z]. 东莞,2015.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32,51.

[4]卢敏仪.运用 Skeleton 骨架文本教学法初探.《教育学文摘》2019.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