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分析

白维佳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中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音乐教育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1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1.1高校音乐教学观念滞后

受传统高校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普通高校音乐课大多作为选修课存在,部分高校对音乐课程不重视,音乐课程未制定清晰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音乐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大纲指导,实际授课时必然引起课堂教学的混乱。高校学生有更高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辩证的认知态度,课程的混乱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无法理解音乐学习的逻辑性,也无法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教育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课堂上学习的音乐不能与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链接。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只是简单地了解音乐理论知识,对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较少。进入21世纪后,高校及用人单位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高校音乐教育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高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追求完美的意识,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无法发挥音乐课程对高校学生应有的作用。

1.2高校音乐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层次不一

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专业素养。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水平层次不一,音乐教师教学水平不一致。面对来自不同区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参差不齐的大学生,部分高校音乐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音乐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也关系到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部分音乐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际音乐教学中某些需要讲解的重要问题一带而过。部分音乐教师不重视自身文化素养、音乐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致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无法达到期待的结果。

1.3高校音乐教学实践性不足

高校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课为主,教学手段固定单一,实际音乐教学中以聆听为主,没有更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音乐实践活动的不足,音乐基础知识无法在直接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巩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较少要求学生之间的配合、互动,音乐活动大多由音乐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参与完成,学生之间缺少分工合作,难以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欲望。

2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

2.1提高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对发挥音乐教育价值、调动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对音乐教育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另外,在教学目标制定完毕后,要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协同教学,形成各学科相互促进的局面,以此开拓出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助力,以此推进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

2.2完善教学体系

首先,在制定教学体系时,要根据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教学体系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优化,对制度不完善的部分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以保证教学体系的完善。其次,要将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以此为前提制定完善的教学框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最后,对于当前教学目标存在偏颇的情况,教师要以教改目标为导向,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保证教育要求的有效落实,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要求,发挥出音乐教育最大的价值。

2.3革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音乐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更重视课堂氛围的轻松感以及愉悦感,所以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以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主动探索音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音乐有正确的认知,真正做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其次,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要对现阶段的音乐教育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确保音乐教学顺应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最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落实,要将音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使素质教育得到普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问题也要重视。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在引进音乐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要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招聘流程,设置相应的入职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师资质量,为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保证音乐教育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为学生带来新的艺术信息,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深度挖掘音乐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工作主要是将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有效将大众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中,要将音乐课程培养体系与大众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对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避免过度依赖教材内容,切实解决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的问题,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和知识框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更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中的各个节点,确保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衔接,保证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善。借助新颖、有说服力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真正打破传统教材所带来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奇妙。例如,在学习《我的祖国妈妈》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该歌曲的内容进行剖析,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在对“儿女在海外漂流,常思念久别的老家,多少次托付远飞的大雁,捎给你深情的话”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游子的思念家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使学生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2.6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可以发现作品背后隐藏的真善美。因音乐教育自身具有独特性,在教学方法方面相较于其他的学科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为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必须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利用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特点,展开趣味性教学,以此帮助学生与音乐艺术进行深层次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如比较常见的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趣味性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影响教育改革工作落实质量的因素,必须高度重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体系,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岩.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研究[J].戏剧之家,2021(06):63-64.

[2]李存波.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浅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75.

[3]王裕晟.综合类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以及改革途径[J].戏剧之家,2020(1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