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语言文化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语言文化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周亦唯

东阳市江北上卢初级中学,浙江省 东阳市 322134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努力将语言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本文聚焦初中英语教学,探讨通过融合语言文化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阐述语言文化与思维品质的紧密联系,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开展文化对比活动、组织多元文化实践等策略,助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实现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文化;思维品质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英语教学融合语言文化,能为思维品质发展提供丰富素材和情境,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言文化与思维品质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与展现的媒介。在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例如,英语文化中,语言往往强调逻辑结构和论证的严密性,倾向于直接、明确地表达思想和观点;而在汉语文化中,语言则更多地蕴含于意境与象征之中,表达方式更为委婉和含蓄。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技能,更要深入理解并适应这种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跨越文化的界限,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思维习惯。通过这样的学习和适应,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变得更加灵活和具有批判性。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和理解文化知识,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二、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虽重视语言知识传授,但在融合语言文化发展思维品质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袭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词汇的记忆以及语法规则的讲解上,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让学生背诵单词、理解语法结构,却很少去深入挖掘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文化知识时,他们没有深入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仅仅是了解一些表面的文化现象。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无法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他们难以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也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无法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精髓。

三、融合语言文化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培养思维深刻性

教材作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成为教材的深度开发者,细致入微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宝贵素材。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当学习涉及节日文化的单元时,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节日名称、庆祝习俗等表面信息的传授。以圣诞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节日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所承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价值观。通过探讨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圣诞祝福语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进一步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宗教文化如何影响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使他们学会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和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开展文化对比活动,提升思维灵活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思维灵活性,教师应积极组织英汉文化对比活动。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还能促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学会灵活转换思维。在学习问候语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对比活动。例如,让学生对比英语中的“How are you?”与汉语中的“你吃了吗?”这两种问候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这两种问候语背后所反映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英语问候更注重对个体状态的关心,而汉语问候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种对比不仅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两种语言文化的特点,还使他们学会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转换思维,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思维灵活性。此外,通过文化对比活动,学生还能培养起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为未来的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多元文化实践,激发思维创新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组织多元文化实践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开展英语戏剧表演活动,像经典剧目《白雪公主》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学生首先要对台词含义有准确的理解,这需要他们对词汇、语法以及语句所传达的情感和情境有深入的把握。同时,更要深入探究角色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需要了解西方文化中对于善良、邪恶、美丽等概念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以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表演,包括肢体语言、表情、语调等方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特色。这一过程极大地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理解和表现方式,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角色,从而激发思维的创新性。此外,文化主题演讲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介绍不同国家的建筑文化。学生需要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尝试以创新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整合能力,更能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资源,拓展思维广阔性

在融合语言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学习素材。英文电影、纪录片以及在线文化课程等都是极佳的选择。例如观看英文电影《疯狂动物城》,学生首先能体会到其独特的动画魅力。电影构建了一个动物的都市世界,其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角色塑造以及精彩的情节设置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吸引力。同时,这部电影蕴含着丰富的美国社会文化信息。其中,对梦想、平等、包容等价值观的宣扬是非常明显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像不同动物在电影中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兔子朱迪代表着底层努力奋斗的群体,而狮子市长等则象征着权力阶层。每个动物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寓意,这些寓意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视野得以拓宽。他们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开始走向多元文化的认知,思维广阔性得到有效拓展。

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语言文化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是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与思维品质的关系,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开展对比活动、组织实践及借助多媒体资源等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过程中,锻炼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广阔性,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学庆.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才智,2020(06):88.

[2]邵红红.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No.410(26):57-58

[3]成丽琴.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No.376(06):32.

[4]李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塑造[J].试题与研究,2019,No.1000(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