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0例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心功能水平方面对照组患者比观察组差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低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重症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重症心衰患者;疗效
重症心衰即严重的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严重,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并维持血液循环情况。可能是由多种疾病诱发,如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心机婊等,重症心衰症状包括极度疲劳、呼吸困难以及水肿、心悸、咳嗽等,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目前对于重症心衰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为进一步提高重症心衰治疗效果,还需要对其提供相应护理干预,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而重症心衰患者病情危急[2],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个性化护理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为此本文将分析个性化护理应用在重症心衰患者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300例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76:74,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1.334.26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82:68,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3.254.37岁。资料对比后均无差异P>0.05,可以完成数据对比。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重症心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患者伴有生命危险;伴有其他心肝肾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便于发现及时病情。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氧疗,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及预防和及时处理肺部感染。由于重症心衰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所以需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提供心理疏导,缓解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
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需要评估患者心功能、活动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明确患者个体需求,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个性化护理方案。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护理以及运动支持等。
(3)药物管理:及时对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并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告知患者按时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饮食护理: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饮食建议,尽量摄入低盐、低脂食物,减轻心脏负担。
(5)运动和活动: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制定适当的运动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并保持体力
(6)心理护理:由于重症心衰会让患者感觉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所以患者会感觉到焦虑、抑郁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予以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7)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重症心衰的发病诱因、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式等,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日常护理措施以及如何识别病情变化的迹象,便于及时进行医疗帮助。
1.3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测评患者的心功能。
(2)组间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差()表示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使用t与卡方分别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组间患者心功能指标
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同观察组相比较差P<0.05,见表1.
表1.组间心功能指标()
组别 | 例数 | LVEDD | LVESD | LVEDV | LVEF |
对照组 | 150 | 57.323.21 | 37.652.15 | 106.343.75 | 47.822.15 |
观察组 | 150 | 56.092.16 | 39.533.21 | 103.263.92 | 45.233.26 |
t | 6.089 | 11.643 | 10.892 | 14.174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同观察组比较低P<0.05,见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十分满意 | 较为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对照组 | 150 | 73(48.88) | 58(38.66) | 19(11.33) | 87.54 |
观察组 | 150 | 82(54.66) | 62(41.33) | 6(4) | 95.99 |
X2 | 5.092 | ||||
p | 0.021 |
近几年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其中就包括冠心病而有的患者因经济负担以及医疗水平落后等问题导致病情加重进而造成重症心衰。
重症心衰即严重的心力衰竭,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首先,心衰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身体组织和气管的正常血液供应,心脏作为生命泵体一旦发生功能衰竭,身体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器官功能降低,甚至出现器官衰竭的情况。此外,由于心脏泵徐能力降低,导致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肺淤血和肺水肿,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这种症状不仅会让患者感觉到极度的不适,且会在夜间以及平卧时更加的明显,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最后,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不足,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就会导致下肢、腹部甚至全身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不仅会对外观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皮肤瘙痒以及疼痛,加大患者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风险。另外,心脏功能不足还会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导致肾脏过滤和排泄功能,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不仅会加大患者疼痛,还需要依赖于透析等替代方式进行治疗,严重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指出,对于重症心衰患除了进行相应治疗外,予以相应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并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然而常规护理只能对患者予以基础的心理疏导、基础治疗,并不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个性化护理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模式之一,该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当患者入院后会立即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而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为患者予以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整体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同观察组患者相比之下表现较差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同观察组患者相比之下较低P<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重症心衰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莉.CICU重症心衰患者开展标准化营养护理联合MEWS分级护理的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05):112-114+121.
[2]王会玲,史小峰.高龄重症急性左心衰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03):122-124.
[3]林巧琴.急性左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护理期间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4):20-22.
[4]田霞.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2):132-133.
[5]赵丽,周峻云.综合重症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衰合并新冠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