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厚街镇竹溪小学
摘要:现今学生自残或轻生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成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适合渗透生命教育。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生命意识
近年来,现今学生自残或轻生的事件屡有发生,让我们在哀伤的同时不得不思考,这些悲剧发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个人教育,是否到位呢?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诸如生命的价值,情绪的管理,与人的相处,挫折的面对……这些对于生命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成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适合渗透生命教育。那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剖析根源,凸显在道法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有学生因一点挫折或一些“小事”而跳楼自杀,就暴露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些学生产生了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再加上其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难于应对无法预料的隐性伤害,导致一些学生思想迷惘,心灵脆弱,行为失控。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至关重要。
生命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归属。加强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非常利于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效降低学生自杀的机率。
二、因地制宜,巧用在道法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以教材为载体,加强生命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藏着很多生命教育的素材,作为道法教师的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对课本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很多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生命教育素材。
1.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生下自己的艰辛,体会父母养育、照顾自己付出的精力,懂得生命可贵;接着抓住“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这个话题,引导学生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预设自己身体受伤后会面临怎样的困难,若受到伤害甚至丢掉生命将会给家人带来的怎样的伤害。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是珍贵的,要珍惜。这样,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有利于他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关爱家人,和谐家庭
在道法教材中,“关爱家人”这一主题的内容较多,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教授这个主题的内容,从了解自己的出生及在家人心中的重要位置,进而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最后落实至对家庭、对家人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家人各种行为背后的爱,了解家人的用心,引导他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积极与家人沟通,化解矛盾,平等地参与协商家庭事务、合力解决家庭困难。
3.学会沟通,解决冲突
在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大人之间,经常会因意见不合,缺乏沟通或沟通不畅而产生一些矛盾,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现实中,也曾发生过学生因为与父母沟通不畅,钻“牛角尖”而跳楼自杀的悲剧。
可见,学会沟通,化解矛盾非常重要。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有指导学生沟通交流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学会沟通交流》。在教学本课时,可先抓住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正确对待不同看法”, 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会让人在看待问题的立场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引导他们理性地对待矛盾和分歧。接着抓住“真诚坦率很重要”这个板块的话题,引导学生体会只有真诚坦率的沟通才可能较好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最后,抓住“与人沟通讲方法”这个板块的话题,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在与别人的看法产生矛盾和冲突时,要理性对待分歧。
4.正面挫折,掌控情绪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中的《我是独特的》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中的《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都属于自我成长部分的内容。中高级学生在自我的认识方面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别人负面评价时较容易产生自卑、片面看待自己的情况,应注意正面引导。教学《我是独特的》时,可先就“我有自己的特点”这一个板块的话题,引导学生从外貌特点、兴趣爱好、别人评价等多角度来了解自己。然后进入话题的第二部分“我能得到更好的”,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能肯定自己、接纳自己,积极改正缺点,增强自信。而教学《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时,则从
“尊重”“宽容”“反思”三个话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能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不断进步。
(二)以媒体为抓手,领悟生命意义
现代化教育技术迅猛发展,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取相关信息,激发学习的兴趣,体现主体性,利于增强生命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例如,在讲《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用课件播放小宝宝的小脚印及宝宝的笑声让学生猜猜准备出场的是谁,引入新课;接着播放妈妈怀孕及小宝宝慢慢长大的视频,通过创设情境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深刻体会妈妈怀孕的艰辛及生命的来之不易。又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这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与幸福生活所付出的精力与爱。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促其主动地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使其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三)以生活为储仓,提升生命意识
有关生命教育的时事热点是可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素材的。教师要多留意新闻,挖掘可用的时事热点,让其在活跃起气氛的同时成为课堂教学的创新素材。在讲解三年级上册的《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可通过列出蔑视生命和漠视情感的真实案例,如“江苏学生坠楼事件”、“学生溺水案例”、“复旦大学投毒案”等来辅助教学。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至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明确人生的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生命意识都将被激发。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生命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者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笔者相信,只要牢牢扎根于“道法沃土”,定能守护孩子的“生命之花”,并使其绚烂绽放。
参考文献:
[1]陈志强.活动为“媒”——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有效活动的开展[J].上海教科研,2007(8).
[2]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海市中不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
[3]赵婀娜.生命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意识,理是一种能力.人民日报.2013.5.23,第17版
[4]《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