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的实施困境与突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的实施困境与突破

鲁明美

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663400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初中生物学教学正逐步向大单元教学模式转变,旨在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为例,探讨了学历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突破策略。通过对单元目标设计、概念提取、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表明,通过明确单元目标、精准提取概念、科学组织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历案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教学;学历案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生物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大单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深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历案的实施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将以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为例,探讨学历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以及为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的实施困境

(一)单元目标设计不合理,难以引领教学全局

在新课程理念下,单元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具有明确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在“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中,单元目标的设计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方面,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例如,将“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作为单元目标之一,但未能明确学生在理解生态系统构成时应达到的具体水平,如识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另一方面,目标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和层次递进,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1】。如将“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与“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分开表述,未能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

(二)单元概念提取不准确,影响知识体系构建

在“生物与环境”大单元中,涉及多个核心概念,如生态系统、生态因素、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圈等,这些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元概念的提取往往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一方面,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提取的概念过于宽泛或片面。例如,将“生态系统”简单地理解为生物与环境的总和,而忽视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具备的功能和特性;另一方面,对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提取的概念之间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如将“食物链”与“食物网”分开理解,未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单元活动组织不系统,缺乏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单元活动的组织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然而,在“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中,单元活动的组织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活动设计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如过多地依赖讲授式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探究、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另一方面,活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如将“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与“分析生态因素如何影响生物分布”分开进行,未能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的突破策略

(一)明确单元目标,细化教学流程,打造深度学习体验

在“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中,明确单元目标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针对本单元的内容,教师需要设定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首先,应确立总体目标,即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物圈作为最大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细化具体目标,如能够识别并解释生态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理解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并能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认识到生物圈包含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并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认识到保护生物圈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等。

(二)精准提取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认知基础

在“生物与环境”大单元中,核心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为了精准提取核心概念,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明确哪些概念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必须掌握的关键内容【2】。例如,生态系统的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都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教师需要将这些核心概念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构成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揭示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最后,将生物圈作为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引入,强调其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实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科学组织实践活动,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力

在“生物与环境”大单元中,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科学组织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探究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在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模型制作活动;在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可以设计一些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核心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则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学历案的实施困境主要包括单元目标设计不合理、单元概念提取不准确、单元活动组织不系统等方面,针对这些困境,教师应采取明确单元目标、精准提取概念、科学组织活动等突破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应对学历案实施中的挑战,实现学历案的高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戴佳燕.聚焦大概念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以“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4,40(5):81-83.

[2]胡洁红.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策略——以“生物与环境”单元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2,38(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