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口变电运检分公司 海南海口571600
摘要:
通过对变电运维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深入分析运维人员技能水平提升对变电设备可靠性的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专业化培训能有效提高故障处理效率,降低误操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某供电局2020-2023年间的设备故障率、维修质量、运维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后,设备故障率降低23.5%,维修质量合格率提升18.7%,运维响应时间缩短35.2%,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培训机制、建立考核标准等建议,为提高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能提升;设备可靠性;培训体系;故障处理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变电设备朝着智能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对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变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供电安全和经济效益,基于大量实践数据显示,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与设备可靠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技能提升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实操演练,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概率。
一、变电运维人员技能现状分析
(一)运维人员队伍结构特点
变电运维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结构性差异,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达52.3%,技术资历普遍在3-5年,属于专业技能积累阶段。统计数据显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3.5%,专业背景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为主,具备较好理论基础,高级技师占比15.2%,技师占比23.8%,中级工占比42.5%,初级工占比18.5%,从专业分布看,继电保护占28.3%,一次设备检修25.7%,自动化专业23.5%,预试检验22.5%。通过对2023年运维记录分析,发现新进人员在设备巡检、故障诊断、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问题,而资深人员在新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操作等领域需要加强培训,随着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进程加快,对运维人员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运维模式向智能化运维转型过程中,技能结构性差异逐步显现。
(二)技能水平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技能评估体系,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实操技能测评相结合模式。理论考核包含电气基础、设备原理、安全规程、操作规范等内容,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评分标准细化至各知识点,实操技能测评设置标准化考核项目,包括一次设备检修、继电保护调试、二次回路测试、模拟故障处理等,依据作业规范、操作质量、完成时间进行打分,引入设备厂家专家参与考评,提升评估专业性,通过建立技能评估数据库,记录运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缺陷、处理故障、完成检修等情况,形成动态评估机制。采用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包括设备巡检合格率、缺陷处理及时率、检修质量合格率、故障处理时效等,并结合运维工作实际,设置不同权重,依据评估结果,将运维人员技能等级划分为A、B、C三类,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技能持续提升,评估结果显示,A类人员占比23.5%,具备独立处理复杂故障能力,B类人员占比45.8%,能够完成常规运维任务,C类人员占比30.7%,需要重点培训提升[1]。
二、技能提升方案的实施与效果
(一)分层次培训体系的建立
根据变电运维人员技能评估结果,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等级、不同专业开展差异化培训,在基础培训层面采用"师带徒"模式,由高级技师结对帮扶C类人员,通过现场教学方式传授设备巡视要点、异常判断方法、检修作业技巧等实操经验,专项培训层面,聘请设备厂家工程师定期开展新型设备技术培训,内容涵盖GIS设备检修、智能终端维护、在线监测装置调试等,突出实战性和操作性。针对B类人员开展综合技能提升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提升故障研判和处理能力,高端培训层面,选派A类人员参加智能巡检机器人操作、大数据分析应用、设备状态评估等专题培训,培养智能化运维领军人才,建立培训实操基地,配备仿真培训系统,模拟各类故障场景,提供实战演练平台,通过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考核成绩、技能提升情况,实现培训全过程管理。
(二)实操技能考核机制
建立以实操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开展考核评价,线上考核运用智能培训平台,设置设备原理、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考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进行测试,系统自动评分并分析知识薄弱环节。线下考核分为室内仿真和现场实操两个环节,室内仿真采用高仿真模拟系统,设置继电保护调试、二次回路测试、模拟故障处理等考核项目,考察设备操作技能,现场实操重点考核一次设备检修、设备预试、缺陷处理等专项技能,依据操作规范性、完成质量、处理时效等指标评分,考核结果与技能等级评定和岗位薪酬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统计数据显示,实施考核机制后,运维人员合格率从原来的85.3%提升至94.7%,优秀率从12.5%提升至26.8%,在故障处理方面平均到达现场时间缩短25分钟,故障处理时间减少1.2小时,故障处理合格率提升15.6个百分点,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建立竞争机制,有效激发运维人员学习积极性,推动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实践证明,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提升运维人员技能水平、保障设备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2]。
三、设备可靠性提升的相关性研究
(一)故障率与维修质量变化
通过对2020-2023年变电设备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后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主变压器年故障率从0.32次/台降至0.15次/台,断路器年故障率从0.45次/台降至0.21次/台,设备维修质量合格率由89.5%提升至98.2%,设备定期检修及时率由92.3%提升至99.5%。在故障类型分布方面因人员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占比从15.3%下降至3.2%,设备缺陷发现率提升42.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运维人员技能水平提升与设备可靠性呈现显著正相关,技能评估等级为A类人员所负责区域的设备故障率平均低于其他区域35.6%,设备健康状态评分高出22.3分,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57,表明技能水平与设备可靠性具有较强相关性。
设备类型 | 2020年故障率(次/台) | 2023年故障率(次/台) | 降低比例(%) |
主变压器 | 0.32 | 0.15 | 53.1 |
断路器 | 0.45 | 0.21 | 53.3 |
隔离开关 | 0.38 | 0.18 | 52.6 |
互感器 | 0.28 | 0.13 | 53.6 |
表1 变电设备故障率对比分析(2020-2023年)
(二)经济效益分析
对变电运维人员技能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分析,从设备检修成本、故障损失、运维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在设备检修成本方面通过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年度检修费用降低256.3万元,备品备件消耗减少152.8万元,在故障损失方面设备故障停运时间缩短,减少电量损失2183.5万千瓦时,挽回经济损失约872.6万元。通过技能提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主变压器平均延寿2.3年,开关设备平均延寿1.8年,折算年度资产效益提升约365.2万元,综合测算,技能提升计划实施后,年度直接经济效益达1833.4万元,投资回收期1.2年,通过将经济效益与技能等级挂钩建立激励机制,数据显示技能等级提升一个层次,人均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约35.6%[3]。
结束语:
通过对变电运维人员技能提升与设备可靠性关系的深入研究,证实了技能培训对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显著提升设备运行指标,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加强实战演练,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持续提高运维水平,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建议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培训体系,推广先进经验,为电力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洪福华.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及其预控对策[C]//广东省国科电力科学研究院.第五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2024:2.
[2]杜韶华,何强.建设专项实训基地培育高级技能匠才[J].中国电力教育,2021,(02):29-30.
[3]张玉珠,张冠华.浅谈变电运维技能提升精品培训项目开发[J].科技视界,2016,(2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