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程杰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勘查与设计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前期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探讨了勘查与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技术人员素质、勘查方法与技术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质量控制

引言

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加固、防护、疏导等,来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而勘查与设计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高质量的勘查能够准确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和潜在风险,合理的设计则能够确保防治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确保工程有效性

高质量的勘查与设计是实现工程有效性的关键。在勘查阶段,全面且精准的勘查能够细致地确定地质灾害的各类特性,如滑坡灾害勘查时准确把握滑坡体的滑动面位置、岩土体性质等。基于这样详尽的勘查成果进行设计,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防治方案。例如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准确勘查泥石流的物质来源、流动路径等,设计出合理的拦挡和疏导工程,使工程真正起到减轻或避免泥石流危害的作用,从而确保工程的有效性。

1.2保障工程安全性

在勘查过程中,深入分析地质构造、岩土体力学特性等因素,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例如在山体崩塌防治工程中,勘查要精确判断崩塌体的稳定性,设计时依据勘查结果合理规划防护工程的结构和强度。若勘查不细致,设计不合理,如抗滑桩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岩土体的实际承载能力,在灾害发生时工程可能无法承受相应的作用力,从而导致工程失效,危及周边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所以保障工程安全性必须重视勘查与设计的质量控制。

2.勘查与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2.1技术人员素质

勘查与设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岩土工程学、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对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勘查中,技术人员要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岩溶洞穴的分布规律等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判断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技术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勘查与设计工作的质量。如果缺乏责任心,可能会在勘查过程中敷衍了事,如减少勘查点的数量、不进行深入的岩土测试等,在设计时也可能不进行细致的方案比选,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2.2勘查方法与技术

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勘查方法。例如,对于山体崩塌灾害,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地形测量、地质测绘和物探等方法相结合来确定崩塌体的边界、结构面等信息;而对于地面沉降灾害,可能更侧重于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分层沉降监测等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勘查技术不断涌现。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地形地貌数据,构建三维模型

2.3设计依据与规范

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包括勘查报告、地质图、气象资料等。如果勘查报告中的数据不准确,如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错误,那么基于这些数据的设计必然存在缺陷。例如,设计抗滑桩时,如果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有误,就会导致抗滑桩的尺寸设计不合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有一系列的设计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3.1建立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与设计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这是确保质量的基石。在勘查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需要有明确的勘查流程、方法和精度要求。例如,对于滑坡勘查,要规定详细的地质测绘比例尺、钻探深度和间距等。在设计环节,技术标准应涵盖从工程选型到结构计算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抗滑桩设计中,明确桩径、桩长、配筋等参数的计算依据和取值范围。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能够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波动,同时也为勘查与设计成果的审查和评估提供了统一的尺度,确保不同项目之间的质量一致性,从而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的整体质量。

3.2加强专业人员的资质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加强专业人员的资质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从事勘查与设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背景,如地质学、岩土工程学等相关专业学历要求。在资质获取方面,设立严格的考试和评审制度,要求专业人员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例如,勘查人员应具备熟练操作勘查设备、准确解读勘查数据的能力。对于设计人员,要考核其根据勘查成果制定合理工程方案的能力。同时,建立资质定期复审制度,促使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加强资质管理可以确保参与勘查与设计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为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人员保障,减少因人员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勘查与设计失误。

3.3强化勘查与设计过程的监督

在勘查过程中,监督应涵盖勘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勘查范围、勘查点数量和分布符合要求。例如,在大面积泥石流勘查中,要监督是否按照预定方案对整个流域进行了全面勘查。对于勘查数据的采集,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虚假数据的产生。在设计过程中,监督设计思路是否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是否充分考虑了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勘查结果。例如,在边坡防护设计中,监督是否根据边坡岩土体性质选择了合适的防护形式。同时,要对设计文件的审核流程进行监督,确保设计文件经过多级审核和专家论证,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保障勘查与设计成果的质量。

3.4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勘查方面,先进的物探技术(如高精度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等)能够更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结构和地质体分布,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提供更详细的数据。例如,在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勘查中,利用高精度地震勘探可以清晰地确定地下溶洞的位置和规模。无人机航测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形地貌数据,提高勘查效率和精度。在设计方面,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数值模拟软件(如FLAC、ANSYS等),可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更精确的力学分析和方案优化。例如,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不同设计方案下抗滑桩在滑坡体中的受力情况,从而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提高勘查与设计的质量和科学性。

4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人员素质、勘查方法与技术、设计依据与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提高技术人员素质、优化勘查方法与技术、加强设计依据与规范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勘查与设计质量,从而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在未来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质灾害防治需求。

参考文献

[1]席轩.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4,50(10):44-45+51.

[2]胡智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3,(19):208-210.

[3]刘佳海.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J].世界有色金属,2022,(17):172-174.

[4]吴海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的控制研究[J].西部资源,2021,(06):55-57.

[5]王涛,李时亮,蒋厚辉,等.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J].中国金属通报,2021,(08):237-238.作者简介:程杰,男(1988.10-)汉族,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