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引入精准护理的效果,并分析其对生命体征稳定性以及预后的积极影响。方法:重症感染患者筛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以双色球法将66例选取样本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33例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护理、精准护理,比对生命体征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组间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比对P>0.05,护理后,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数据值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引入精准护理具有较好效果,对其生命体征稳定性以及预后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重症感染;精准护理;生命体征稳定性;预后
重症感染的出现不仅会对患者的各个器官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其病情状况,提高治疗难度的同时,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干预的同时,还需辅以相应护理服务,稳定其生理状态,促进预后质量提升[1]。对此,以选取的66例重症感染患者为样本,深入分析精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重症感染患者筛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以双色球法将66例选取样本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33例患者中,男性选录18例,女性选录15例,年龄限定45-74岁,均值(59.46±3.26)岁,病程记录1-2年,均值(1.51±0.25)年。其中研究组的33例患者中,男性选录17例,女性选录16例,年龄限定44-75岁,均值(59.38±3.31)岁,病程记录1-3年,均值(2.01±0.34)年。组间信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状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同时做好患者的敷料伤口,保证其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器械的清洁。
研究组:精准护理,内容:(1)护理计划的个性化制定。鉴于患者的病情、体质及感染类型均存在差异,护理人员需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感染源、免疫状态、治疗方案,并结合多学科会诊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感染控制措施精细化。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并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同时,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需实施隔离以避免交叉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定期对患者展开微生物学检测,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3)多维度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与患者积极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针对出现的焦虑、抑郁、害怕等情绪,予以有效缓解,为其提供情感支持,以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战胜的自信心。(4)康复指导。依据患者的病情及恢复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干预,包括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以此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如对长期卧床患者,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生命体征:临床护理前后,以心电监护仪对选取样本的生理指标进行系统监测与记录,重点包括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
心理状态:于护理前后对选取样本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各计20个项目,总阈值参考0-80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5.0处理,计数资料:n(%)代表,x²检验,计量资料:()代表,t检验。于统计学维度描述有差异:P<0.05。
2结果
2.1生命体征
护理前组间P>0.05,护理后,研究组值佳P<0.05,见表1。
表1生命体征对比(n=33,)
组别 | HR(次/min) | RR(次/min) | MAP(mmHg)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123.32±15.62 | 110.12±12.32 | 33.62±4.15 | 24.59±2.95 | 56.84±7.46 | 75.48±10.11 |
对照组 | 123.15±15.57 | 96.48±10.52 | 33.24±4.26 | 21.13±2.37 | 56.59±7.38 | 82.69±10.26 |
t | 0.044 | 4.837 | 0.367 | 5.253 | 0.137 | 2.875 |
P | 0.482 | 0.000 | 0.357 | 0.000 | 0.446 | 0.003 |
2.2心理状态
护理前组间P>0.05,护理后,研究组值低P<0.05,见表2。
表2心理状态对比(,分)
组别 | n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33 | 54.25±4.26 | 40.88±3.29 | 54.05±4.69 | 40.59±3.42 |
对照组 | 33 | 54.28±4.24 | 30.51±3.21 | 54.12±4.71 | 30.17±3.23 |
t | -- | 0.029 | 12.960 | 0.061 | 12.725 |
P | -- | 0.489 | 0.000 | 0.476 | 0.000 |
3讨论
重症感染作为临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病症,随目前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疾病认识的深入,其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此病症的病情相对复杂,且进展迅速,死亡率相对较高,仍然会为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目前,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工作开展仍以常规护理为主,虽然可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鉴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应用效果有限。而精准护理作为基于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重症感染患者中运用,利用精准的监测和干预,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改善其预后状况[2]。研究显示:护理前,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组间比对P>0.05,护理后,研究组值均表现佳P<0.05,说明精准护理的实施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有着积极影响,稳定其生命体征状态的同时,利于其心理状态改善,从而促进预后质量整体提升。
总之,精准护理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其生命体征稳定性,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彭侠,王文燕,李晓丽.强化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对重症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4,43(15):120-123.
[2]马凌云.问题导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有效性分析[J].医药卫生,2024(9):002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