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患者多模式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重症胰腺炎患者多模式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分析

付洁  张文龙(通讯作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护理干预用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并探究其对观察指标的积极影响。方法:在2023.2-2024.11期间,遴选70例进行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随机对其化划分两组,即: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多模式护理干预),比对效果。结果:护理前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值更高(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观察组值低(P<0.05)。结论:多模式护理干预用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效果明显,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以及健康行为能力的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状况的出现。

【关键词】:多模式护理干预;重症胰腺炎;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

重症胰腺炎作为临床中严重的急危重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发病后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为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还需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1]。基于此,为分析多模式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特选取7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样本,通过相关指标的探讨来为临床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及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3.2-2024.11期间,遴选70例进行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随机对其化划分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性别构成:男16例,占比为45.71%(16/35),女19例,占比为54.29%(19/35);统计年龄范围:27-78岁,均值为(52.43±3.26)岁。观察组中性别构成:男15例,占比为42.86%(15/35),女20例,占比为57.14%(20/35);统计年龄范围:28-77岁,均值为(52.56±3.18)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测,即血压、心率、脉搏等,并予以其营养支持,展开常规的健康知识宣教,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多模式护理干预,即:(1)构建多模式护理小组。由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来组建护理小组,要求其有效沟通、密切协作,以此保证患者获得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同时,对小组成员定期展开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与知识,以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2)。动态监测。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关键指标密切监测,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展开动态评估,同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腹部体征以及尿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代谢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早期可选择肠外营养以减轻胰腺负担,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在饮食方面需遵循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要求,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做好患者营养耐受性监测。(4)并发症预防。由于患者易并发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腺坏死等症状,护理人员需做好积极的预防,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监测感染指标等。

1.3观察指标

1.3.1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

护理前后,以自护能力评定量表、健康行为评定量表对样本展开自护能力以及健康行为能力评估,前者参考值于0-172,后者参考值于0-112,二者均为分值与结果呈正比,即值越高能力水平越好。

1.3.2喂养不耐受状况

关注样本的机体状况,详细记录其喂养不耐受状况,包括:腹胀、恶心、腹泻、肠内营养中断,计算发病率比对。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软件选择SPSS28.0,以“(±s)”表述计量参数,予“t”检验;以“[n/(%)]”表述计数参数,以“”检验,P<0.05即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

据表1,护理前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组间(P>0.05),护理后观察组值高(P<0.05)。

表1:比对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n=35,

组别/时间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能力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89.46±7.54

102.14±8.25

55.67±3.26

68.97±4.63

观察组

89.51±7.46

120.22±8.62

55.57±3.34

81.59±4.71

T值

0.028

8.965

0.127

11.304

P值

0.489

0.0000

0.450

0.000

2.2喂养不耐受

据表2,观察组发生率值低(P<0.05)。

表2:比对喂养不耐受状况[n(%)]

组别

n

腹胀

恶心

腹泻

肠内营养中断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5

2

1

1

1

6(17.14)

观察组

35

1

0

0

0

1(2.86)

X2

--

--

--

--

--

3.968

P

--

--

--

--

--

0.046

3讨论

重症胰腺炎是以胰腺组织的坏死以及全身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相对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临床中患者多以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2]。由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理特殊性,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的同时,还需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干预,但常规护理的应用,难以全面满足患者的诸多需求,使得其临床效果距离预期较远。

多模式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综合性护理方法,能够利用多种护理手段的整合,来全面提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将其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可以从生理、心理等方面积极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预后质量的有效提升[3]。研究分析显示:组间患者的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在护理后评估差异较大,且观察组值佳(P<0.05),可见多模式护理干预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来说,不仅可提高其自护能力以及健康行为能力,还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风险,为治疗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总之,重症胰腺炎患者运用多模式护理干预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黎明,邹辉煌,胡玉娜,等.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5):102-105.

[2]周会琴,张梦婷.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4):420-423.

[3]夏莹莹,唐金宝,李会双.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11):140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