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 彭州61193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这两种疾病虽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炎症性肠病的识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炎症性肠病的识别
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血,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消瘦和贫血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肠道大出血、肠梗阻、穿孔、癌变等并发症,甚至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具体症状及表现如下:
1.溃疡性结肠炎(UC)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变从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此外,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营养不良等。
(2)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2.克罗恩病(CD)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为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患者可能伴有腹部肿块、梗阻、发热、贫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2)影像学检查:胃肠钡剂造影可见多发性、跳跃性病变,呈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和鹅卵石样改变等。
二、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多种方法。
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是否有家族史等信息。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克罗恩病。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情况,还会检查患者的体重、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粪便常规和培养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肠道感染情况。
4.影像学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炎症性肠病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变化,如溃疡、充血、出血、息肉等。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发现小肠病变,特别是早期损害意义重大。
5.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小肠镜等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并取组织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黏膜组织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炎症的性质和程度。
三、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心理干预、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1.药物治疗
(1)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5-ASA)可用于轻至中度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5-ASA的前体药物,也可用于治疗。
(2)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适用于中至重度患者。常用泼尼松30~40 mg/d口服,重度患者可直接静脉给药。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可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4)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抗整合素单抗等,对中至重度炎症性肠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2.饮食管理
(1)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
(2)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
(3)可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酸菜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3.心理干预
(1)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2)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4.手术治疗
(1)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手术方式包括肠段切除、吻合术等,术后需继续药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四、中医中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因其多靶点、副作用少的特点,在防治炎症性肠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中药治疗
对于美沙拉嗪无效、激素无效或激素耐药、联合生物制剂等效果不理想的炎症性肠病,中药可以作为替代治疗或辅助治疗。
2.中医外治法
艾灸、穴位贴敷、中药膏膜、耳穴压豆等方法可以提高人体正气、改善肠胃功能,具有治疗的同时还有保健的功能。
3.生活方式的中医建议
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调节胃肠功能、温经通络的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三阴交、脾俞、肾俞等。
五、炎症性肠病的预防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虽然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
1.饮食调整
(1)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肉类食物和低纤维食物,这些食物可明显增加炎症性肠病的发生风险。
(2)增加蔬菜、水果、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肉、谷物、坚果的摄入,这些食物能够降低其发生风险。
2.生活习惯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
3.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但通过精准识别和有效应对,可以大大减轻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增加水果、蔬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精细加工及油脂重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综合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心理干预、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手段,积极应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