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644000
在日常生活中,胃部不适常常被人们忽视,直到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显现时,才引起关注。然而,这些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悄然在我们胃中“安营扎寨”的细菌——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更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幽门螺杆菌检测成为维护胃健康的重要防线,堪称胃健康的隐形卫士。
一、幽门螺杆菌及其危害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发现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生长在微氧环境,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有光滑的细胞壁及1-5根鞭毛,后者套入鞘内且末端呈球状。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其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但很多人并不自知。这种细菌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发炎症,进而可能导致胃溃疡、胃萎缩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屏障受损,引发胃炎。患者会出现嗳气、反酸、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长期寄存在胃里的幽门螺杆菌反复伤害胃黏膜,导致部分黏膜出现溃疡。此外,幽门螺杆菌的持续伤害会使胃黏膜变薄,对胃壁造成伤害,诱发胃萎缩。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
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呼气试验、免疫学检测、粪便检测、内镜下活检和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试验等。这些检测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1. 呼气试验:患者需要在检查前服用含有尿素的液体或片剂,然后将肺内的气体呼入一个袋子中,送到实验室检测。如果幽门螺杆菌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通常可以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C13和C14呼气试验是常用的呼气检测方法,其中C13无放射性,对人体无损害,适用于所有人群。
2. 免疫学检测:幽门螺杆菌菌体表面存在多种抗原,可以产生免疫反应和相应抗体。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需要采集血液样本。
3. 粪便检测:化验粪便也能快速了解是否存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现象。这种方法无创、简便,但准确性可能稍逊于其他方法。
4. 内镜下活检:医生需要将装有微型摄像头的软管缓慢插入胃部或十二指肠,取出样本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如果培养基由黄变为红,通常说明有感染现象。内镜下活检能够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组织中的细菌情况,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5. 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试验:采集血清后进行检测,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已经感染。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无法区分当前感染和既往感染。
三、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与预防
一旦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PPI)、两种抗生素以及铋剂,共计四种药物,每日2次,连服10日或14日。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溃疡复发,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消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阻滞胃萎缩。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样重要。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家庭成员之间容易相互传播。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碗筷、水杯等个人物品,定期消毒餐具,分餐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避免使用循环使用的餐具。父母与儿童的餐具应分开使用,避免用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或将咀嚼后的食物给孩子吃。
四、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意义
幽门螺杆菌检测不仅有助于准确诊断胃部疾病,还为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检测,医生可以了解细菌的数量、分布以及胃黏膜的病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此外,活检还可以评估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和性质,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大规模筛查和早期干预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采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保护家人健康。因此,建议大家重视胃部健康,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享受健康的生活。
五、总结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维护胃健康的重要工具,堪称胃健康的隐形卫士。通过呼气试验、免疫学检测、粪便检测、内镜下活检和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试验等多种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旦确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