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3

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研究

章金钰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桐乡市314500

摘要:目的 探究评估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4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的妇产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使用VAS疼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水平。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妇产科手术,如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及其他妇科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类手术的术后疼痛一直是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过程,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血栓、肠胃功能紊乱等,严重时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甚至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术后疼痛的有效管理成为妇产科手术护理的重要课题[1]。疼痛管理在妇产科术后康复中占据核心地位。合适的疼痛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舒适度,还能促进早期活动、加速康复过程,并减少药物依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优化术后护理过程,避免慢性疼痛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术后体验和生活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中2024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的妇产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27岁至50岁,平均年龄(42.79±3.6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6岁至48岁,平均年龄(41.49±2.46)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1)术前教育:由于很多患者对手术及其相关过程缺乏全面了解,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影响术中的合作与术后恢复。为减少这种情绪干扰,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术前的准备事项、手术过程中可能的变化、手术时间安排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措施。此外,提前向患者告知术中术后的疼痛感受,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他们对未知的恐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从而有助于术后康复[2]。(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患者转入病房时,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解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助于患者放松,护理人员需确保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方面适宜,以营造舒适的恢复环境。护理人员还应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温暖、亲切的态度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进一步缓解术后的心理负担。(3)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常常与体位不当或切口张力过大有关,为此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避免不适当的姿势引起疼痛或手术切口的张开。此外,护理人员可以教授患者简单的体位变换和肢体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帮助切口更好地愈合[3]。(4)感染预防护理:术后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在术后应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切口情况。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定期翻身或适当下床活动,以防止褥疮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敷料,并检查切口部位,若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避免感染进一步恶化。(5)饮食管理:术后患者常因传统观念误认为应严格忌口,这可能导致营养不足,从而影响恢复进程。护理人员应纠正患者的错误饮食观念,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确保其在术后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便尽早恢复[4]

1.3观察指标

    使用VAS疼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的VAS分数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7.11±1.56

5.23±1.57

观察组(n=30)

7.08±1.43

2.42±1.19

t

0.078

7.813

P

>0.05

<0.05

3讨论

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剖宫产术后,术部的切口痛及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较为显著,且由于手术方式涉及多个腹部器官,疼痛往往伴随较长时间;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可能面临术部深部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较为持续且强烈,且由于失去子宫,患者可能经历更多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其他妇科手术如卵巢囊肿切除、输卵管手术等,也会因为手术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术后疼痛

[4]

疼痛管理的理论支持主要来源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干预不仅针对疼痛的生理表现,还考虑到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疼痛的评估与干预应采取全面的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疼痛评估是护理干预的基础,护理人员需根据评估结果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的干预措施。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疼痛的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如心理护理、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都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疼痛感。药物干预方面,合理使用局部麻醉、止痛药物如NSAIDs、阿片类药物等,结合患者的疼痛类型与强度,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以避免药物副作用。此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也在术后疼痛管理中逐渐得到重视。中医护理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促进气血流畅、舒缓疼痛;西医则通过现代药物治疗和先进的护理技术来减轻疼痛。两者的结合能够互补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疼痛管理方案[6]

术后早期干预是疼痛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术后24小时内,疼痛评估与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产妇术后的疼痛感知通常较为剧烈,及时的疼痛评估与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不适。在术后24小时内,护理人员应定期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进行量化评估。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者的疼痛强度,还能为后续的疼痛干预提供依据。针对疼痛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应根据疼痛的种类与强度,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在药物干预方面,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或在必要时使用低剂量的阿片类药物缓解剧烈疼痛。然而,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药物过量或副作用的发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关注非药物干预方法的应用,如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以缓解术后局部的不适。此外,术后体位的调整也是疼痛干预的重要部分。适当的体位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与术后康复。例如,对于剖宫产后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协助其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加重腹部压力。

在术后恢复期,疼痛管理和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术后疼痛的控制不仅能减轻产妇的不适,还能加快其恢复过程。疼痛与功能恢复的关系在于,疼痛的存在会限制产妇的活动,甚至会影响她们的呼吸、睡眠和进食等基本生理功能,从而延缓康复。因此,控制术后疼痛,尤其是在产妇早期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促进其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在疼痛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产妇早期活动,例如帮助产妇逐步进行床上活动,改善其肠胃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控制疼痛,产妇能够更好地进行体位调整、深呼吸及轻度的体力活动,从而提高其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护理人员在术后恢复期还需密切关注术后感染与并发症的预防。疼痛控制不仅是舒适护理的核心,还涉及到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管理。疼痛过度可能导致产妇不愿意进行咳嗽、深呼吸等必要的生理活动,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因此,疼痛的有效管理对于防止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伤口感染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感染的早期预防,如加强创口护理、确保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同时,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鼓励产妇进行术后早期的功能性恢复,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干预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药物的使用,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研究数据显示,非药物干预(如心理护理、放松训练等)与药物干预结合使用时,能够有效提高疼痛缓解的效果,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减轻药物副作用。与单一药物干预相比,结合多种护理方法的综合干预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疼痛管理效果,且对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度有更好的保障。疼痛管理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良好的疼痛缓解有助于患者更早地恢复活动,减轻术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此外,疼痛的有效管理还能减少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的压力反应,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恢复。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术后恢复过程,提升生活质量。护理干预还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感染、血栓形成等。通过加强术后观察、促进血液循环、适当运动及合理的饮食指导,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  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林丽雅,曹美丽.分析优质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6):1265-1268.

[2]于春清,余澎.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1):129-131.

[3]陈志敏.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253-254.

[4]刘江婷.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7):20+146.

[5]文敏.疼痛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490-3491.

[6]赵琼芬,何均,任春艳.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