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军区南昌第一干休所门诊部3300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剧,由此来带的严重社会问题是痴呆症患者人数急速上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及经济损失,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老年人痴呆症状比较明显时才被家属送来就诊的情况:有些老年人或者家属认为记忆力下降是正常衰老,无需治疗;有些老年人或者家属认为记忆力下降就是得了痴呆症,反正也治不好,去医院也没用。其实,这些认识存在误区或是不正确的。
一、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其特征是认知功能在记忆力、语言功能、视空间能力、注意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出现受损,并可伴有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具有明确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疾病,其是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占痴呆症的50%~70%。该病起病隐匿,最典型表现是进行性记忆下降,也可伴随语言、执行、视空间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脑皮质萎缩明显,特别是海马及内侧颞叶萎缩。显微镜下可见大脑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丧失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但它并不等同于痴呆症,痴呆症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如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等。
二、痴呆症可以逆转吗
痴呆症是一类临床综合征,虽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照料者负担,还无法逆转,但是在所有痴呆症中还有约8%是可逆的,如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自身免疫性脑炎、梅毒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因引起的痴呆症,及时发现并且给予针对病因的治疗可以使痴呆症状消失或部分消失。
这里就几种常见可逆性痴呆进行介绍。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主要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头颅影像学及腰椎穿刺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疾病诊断和疗效预测。通过手术放置合适的脑脊液分流装置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自身免疫性痴呆:指免疫介导认知功能受损相关的一组复杂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认知受损伴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其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痴呆和类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痴呆。明确诊断后,可以通过激素、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治愈。
★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病毒、细菌等不同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引起痴呆症,可以寻找病原体并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其中,麻痹性痴呆是梅毒感染的一种晚期神经系统表现,常见情绪变化、性格改变等症状。因为起病隐匿、前驱感染早(症状多发生于感染后的10~30年)等原因,麻痹性痴呆有时会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通过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能够协助疾病诊断,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营养代谢障碍所致痴呆:许多营养代谢障碍疾病也可导致认知功能缺损,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维生素缺乏、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尿毒症、酒精滥用等。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相关激素或营养物质异常,认知功能也会得到改善,甚至可以治愈。
三、出现哪些症状要小心
如能早期识别痴呆症的危险信号,尽早发现病情,及时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减缓病情进展,甚至逆转症状。
(一)如果家里老人出现下列这些表现,就需要警惕痴呆症:
▲记忆力下降。
▲难以执行熟悉的活动。
▲说话词不达意。
▲对时间和地点搞不清。
▲判断力、注意力下降。
▲未能按时处理事务。
▲把东西放错地方。
▲情绪和行为改变。
▲视觉和空间感出现障碍。
▲性格变得孤僻。
(二)当痴呆症患者出现以下警示征象时,提示其为可治性的痴呆症可能性非常大,大家尤其要重视:
□认知功能不能解释地快速下降。
□发病年龄比预期年龄小。
□认知水平显著波动。
□急性或慢性高风险暴露。
□有高风险行为接触史。
□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的无法解释或超出预期的体征。
□认知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不一致。
四、阿尔兹海默病如何检测
目前,主要通过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或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来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但存在有创性、价格高、普及性不强等不足。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的通知》,大部分城市把老年痴呆列入慢病,诊治费用列入医保报销范围。
五、治疗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需要遵循全面、早期、规范、联合的原则。全面关注认知下降、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尽早开始治疗可以最大程度获益,合理选择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目标是延缓患者病情,改善家庭生活。
(一)药物治疗
改善认知的药物
(1)针对Aβ假说、神经炎症、肠道菌群的药物:甘露特纳胶囊(九期一)
(2)针对胆碱能假说的药物: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石杉碱甲片(哈伯因)、氢溴酸加兰他敏片(力益临)、重酒石酸卡巴他汀胶囊(艾斯能)。
(3)针对NMDA的药物:盐酸美金刚片(易倍申)
(4)其他药物: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
(5)靶向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注射液(乐意保)
(二)非药物治疗
随着病情进展到晚期,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极端改变,原因可能是细胞信息交流功能受到破坏,累及边缘系统即情绪和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的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异常行为包括攻击性、焦虑不安、妄想、幻觉、拒绝他人帮助、睡眠障碍、偏执和反复踱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会逐渐失去交流的能力。患者的异常行为可能是他们仅剩的表达不适、压力和泣丧情绪的方式。尽管言语功能可能依然完好,但是他们可能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努力尝试表达自身急迫的情绪和需求的表现。尽量不要把某种行为或做出某种行为的人直接定性为“不好”或者“有问题”。异常的行为很少是患者刻意的表现,他们是疾病的一部分。此外,这样定性的评判会塑造出一种对于“好”的行为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往往是患者自身无法实现的。期待无法得到满足,则可能会催生出徒劳或愤懑的感觉。
改善精神行为症状
症状轻微,首选非药物治疗,如交谈、护理支持、体育锻炼等。
症状严重:如出现严重的激越、精神病、抑郁等症状,使自己或他人处于危险中,则需要加上药物治疗。
(三)生活中的安全护理
1.服药安全要认真仔细检查,以防积存药物错服、误服。患者所服的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对于刀剪、体温表、缝衣针及剧毒药品应严格管理,发现遗失应及时查清。禁止患者单独使用刀剪等危险物品。
2.潜在危险不要让患者独自使用煤气和热水器等电器,以免发生煤气中毒、火灾等意外。不要让患者独自留在厨房,电器用过后把电器纽盖住或拔掉电源。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应放在其看得见、找得到的地方。把火柴和药、热水瓶、电源、刀剪等危险品放在安全、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3.走失的预防为患者制作写有姓名和联系电话的安全卡放在口袋内,或戴有防走失的感觉器,以防患者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