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 河北 承德067000
【摘要】 气管切开术是目前重症患者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能够降低患者气道管理的难度。临床上部分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因自身情况影响,大多需要接受非机械通气氧疗干预,该类患者的通气质量与预后结局有着密切相关。气道湿化不足被认识是导致气道黏膜干燥的主要原因,该情形出现可影响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影响呼吸道的通畅性,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等诸多并发症风险,严重时足以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气管切开术;下呼吸道感染;炎症因子
气管切开术作为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关键手段之一,在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改善脑组织缺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气管切开术的背景、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性、下呼吸道感染及炎症因子、 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在气管切开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1 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术为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颈部前方制造一个开口直达气管,以插入气管套管,从而建立一个人工气道。与经口或鼻插管相比,气管切开可以显著减少呼吸死腔,提高气体交换效率。通过直接从气管内清除分泌物更加容易和彻底,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此外,避免了长时间留置口咽或鼻咽导管带来的口腔溃疡、牙齿损伤等问题。但气管切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诸多局限和问题。对于建立人工气道48h而未使用呼吸机(主要为非机械通气氧疗干预)的患者呼吸道的加温和加湿功能会丧失,容易导致分泌物变粘稠,促使痰痴形成并加重呼吸道的阻塞,同时增加肺部感染风险。一般认为,气体吸入的湿化程度和气体的温度成线性关系。患者若吸入了湿化不良的气体,可影响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造成影响,同时增加下呼吸道的感染风险。
传统的人工面罩湿化系统由于未对氧气进行特殊加湿处理,存在一定的呼吸道痉挛,使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系统难以提供恒定的湿化氧气。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为近些年临床呼吸内科研究热点之一。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提供加热和湿化的高流量氧气混合气体,直接输送到患者的鼻腔或口鼻处,适用需要较高氧浓度但又不适合立即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与传统的人工面罩湿化系统相比,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产生高达60 L/min甚至更高的气体流量,远超过传统鼻导管所能提供的流量,且其内置的空气压缩机和氧气源可以按照设定的比例混合空气和氧气,确保输出气体具有稳定的氧浓度;气体经过加热装置后,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至适宜的温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通过特殊的湿化罐或水槽,使气体充分加湿,保持相对湿度接近100%,从而保护气道黏液屏障功能,防止黏膜干燥和纤毛运动受损。此外,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具备安全机制与报警装置,可防止过度脱水和温度过高;对患者的自主呼吸产生的负面影响轻微;吸入气体能够保持无菌[2-3]。在实际应用中,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以帮助冲刷解剖死腔内的二氧化碳,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进而改善氧合,减轻呼吸肌负担,减少呼吸做功,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从使用舒适度而言,与传统的无创通气面罩,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使用的鼻导管更为轻便、舒适。
2 下呼吸道感染及炎症因子
气管切开术历来被认为与下呼吸道感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因在于:①术式特点影响,气管切开直接连接外界空气与气管,绕过了鼻腔、咽部等上呼吸道的天然过滤和加湿功能,使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长期留置气管套管可能干扰气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清除系统,降低其对病原体的清除效率。气管套管对气道黏膜造成持续的机械性刺激,导致部分气体滞留在套管周围形成死腔,这些区域容易积聚分泌物,增加感染风险。②患者自身因素,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往往本身患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加之术后患者活动量减少,长期卧床不动等因素影响,可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引流,进一步增加感染几率。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样。体温升高是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表现[4]。常用的辅助诊断和评估下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等,能够对机体炎症反应及损伤程度进行较为灵敏的反映。
3 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在气管切开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就是环境污染。保持病房的空气洁净、流通对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气管切开后气道处于开放状态,痰液很容易随者患者咳嗽和翻身等行为喷溅至周围环境中。有研究表明,38.5%患者的痰液会喷溅到床栏和医务人员身上;痰液喷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后,还可能通过医务人员对其他非临床环境造成污染
[5]。临床中有许多人探讨使用过各种方法,例如使用吸氧面罩和渗液吸收贴对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痰液喷溅污染进行防治,但其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清洗和消毒,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职业暴露风险。而且这种产品价格较高,不易为多数患者所接受。
4 总结
气管切开术作为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关键手段之一,在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改善脑组织缺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气管切开术会对气道的正常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容易造成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脱水,并且增加感染的风险。有临床研究认为,行气管切开术后,若不对气道进行充分的湿化,则很容易导致气道阻塞,损害肺功能,进而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近年来,临床医学界针对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做了多方面探讨和研究。高流量湿化氧系统能够在湿化时将氧气作为驱动力,使湿化液在氧压的作用下,以气雾形态进入气道,这样一来不仅能促进湿化液的均匀分布,尽可能减少气道受刺激,还能更好的控制氧气流量,对进入气道的湿化液剂量进行调节,避免出现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的现象。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术患者采取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治疗,对下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孙静,仲丹丹,马任等.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与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1):22-25.
[2]王锦宁.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对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09):685-687.
[3]王艳纷,唐苏予.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探讨[J].上海医药,2022,43(05):54-57.
[4]孙志萍,李佳星.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撤机后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3):84-86.
[5]叶慧谦,胡向东,朱依筠等.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在人工气道患者撤机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02):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