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进展

田玉颖 韩春雨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  河北省  承德市067000

【摘要】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源自外力导致的大量出血,造成有效循环血液量骤减,进而引起器官及组织微循环供血不充分。当血液突然减少时,身体不仅会遭受急性的氧气不足和新陈代谢失衡,还可能引发器官功能受损乃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尽管当前的临床治疗手段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在急救护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迅速辨识并妥善应对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有效管理呼吸道状况、及时控制出血等关键环节。在医疗科技持续演进与急救护理理念革新的背景下,如何强化急救效能、降低不良后果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核心议题。高效的紧急救护对于因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病患的治疗至关重要。在医疗科技持续演进与急救护理理念革新的背景下,如何强化急救效能、降低不良后果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核心议题。

【关键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引言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外科当中比较危重的一种重症,这种综合性的疾病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控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危险,创伤后的大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酸中毒的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容量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引发恶性方面的循环,因此科学的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在抢救方面的成功概率。

1.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概述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由外力作用引发的病理生理状态,其特征是机体器官和组织发生严重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此种休克状态引发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进而造成器官功能受损、组织细胞代谢紊乱及缺氧性损伤。具体而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定义为在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一个血容量,或在3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0.5个血容量[1]。此病症常伴随低血压和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是开放性骨折和重度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未能及时有效地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将显著提高其死亡率。因此,实施高效、安全的急救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能力极为重要。尽管当前临床医疗服务和救治技术已趋于成熟,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如何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方向。

2.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

2.1系统检查患者呼吸

呼吸道是人器官中重要的部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有呼吸困难的现象,所以在进行急救时要注重患者呼吸道的检查,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当患者出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要及时让患者的呼吸顺畅,及时给患者输氧,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来说则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呼吸问题,要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从而进行复苏工作,让患者能得到有效救治。医护人员要根据自身经验来做出相关判断和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2支线和包扎

创伤之后的大出血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当中,要关注对患者的血压控制要用敷料对患者的创口进行进一步的加压和包扎操作。而由于创伤会导致患者的伤口出现疼痛,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对患者进行哌替啶的注射[2]。在整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抑制等一些不良的反应,如果患者合并胸口出现损伤以及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那么对于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开展临床处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里面的异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彻底的清理操作,如果患者昏迷或者他们的喉头水肿,那么就容易出现舌后坠的情况,此时要及时用口咽通气道。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开展氧气方面的支持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在缺氧方面的状况,给予患者持续的氧饱和度以及心电方面的检测,进一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

2.4院前急救护理

医院急诊部门的紧急护理效能与品质,直接影响着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患的救治成效、康复前景及其后续生活质量。在应对创伤导致的大出血引发的休克病患时,鉴于其病情发展急速及病理机制的多样性,医疗团队需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迅速评估并作出响应,力求在操作上精准无误,避免任何可能的差错与延迟。一旦急救护理团队接获紧急通报,应即时出勤至事发地点。急救医生将基于初步信息评估患者的伤害状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依据指令迅速启动必要的急救程序。针对心肌已停止跳动的病患,应即时启动心肺复苏程序,多组护理团队应紧密合作,以期显著提升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性与成功率。医护人员需评估伤者受损区域的范围与出血程度,针对那些出血未止的个体,应以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实施加压止血技术。为预防因长时间紧绷而导致的局部血流受阻,引发组织缺血性损害,应每半小时适度放松包扎达3至5分钟。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病患,应实施清除口腔、鼻腔以及咽部的分泌物与呕吐物的措施,以预防这些物质误入呼吸道,从而避免发生气道堵塞与窒息的风险。当遇到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变得微弱时,应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气管内插管,以确保氧气供应。对于遭受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的伤者,应与现场急救人员紧密合作,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固定和限制移动,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或过度活动,可以考虑使用镇静药物。针对患有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应确立双条静脉通道以便于实施液体与血容量的补充工作,科学挑选穿刺位置,切忌在受创肢体上进行穿刺操作

[3]。初期采用500至1000毫升的平衡液进行静脉注射,此阶段应采取快速输注的方式,随后逐步调整输注速率。在前期运输阶段,应与医院内的急救部门保持即时沟通,汇报患者的健康状态,从而让医院内的团队能够提前安排好分诊区域、影像检测部门和急救室,并启动应急通道。

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3.1体位护理

在传统的急救护理工作当中,一般来说会采取平卧位的方式,或者把患者的下肢抬高大约30度左右的水平,使得患者的躯干和头部抬高大约20度左右,进一步防治脑水肿的出现,增加回心血量,并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目前临床当中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要把平卧位和头罩台高位进行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呼吸效果,促进回心血量。临床当中有研究者认为,要注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灵活性的处理,对于老灌注流量减少以及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应该去掉他们的枕头采取平卧位,如果患者头部有渗出物或者创口合并存在着昏迷的症状,要把它们的头部偏向其中一侧[4]。对于循环状态改善的患者来说,要把他们的头胸部略微抬高,如果患者在胸腔里面出现了损伤休克的情况,此时若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能够得到补充,就应该采取半坐位的方式,如果患者的下肢供血不是特别充足,就不能够把下肢抬高,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肢体缺血性的坏死。

3.2及时止痛

大出血是导致患者休克最为首要的原因,在抢救的过程当中要通过有效的止血措施减少大出血的现象,例如进行手术止血和压迫止血等等。针对膝关节肘关节以下部位出血的患者,要注重使用气囊止血带进行直线气浪冲击之后,保持所需要的压力,一直到远端没有出现动脉波动的情况,等到伤口停止出现为止。如果患者的四肢大血管在创伤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损伤,出现了肝脾破裂,那么要快速进行输血输液,同时全面准备手术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疼痛是导致患者休克非常主要的原因,在护理当中要注重及时确认患者疼痛的原因,开展对症处理[5]。如果诊断比较明确,那么建议注射5毫克到10毫克的吗啡帮助患者止痛,与此同时通过深呼吸和谈话的方式,使得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降低对于止痛药物所产生的依赖性。

4.小结

近年来,在应对创伤所致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范畴内,伴随医疗科技的革新与护理学理论的深化,已实现了多项突破性的进展。未来的学术探讨应深入挖掘新颖的急救护理方法,增强对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的辨识与应对技巧,以期降低合并症的风险,进而优化患者的存活品质与复原进程。此外,还需强化对急救护理团队的训练与专业知识的持续更新,以适应急救领域的持续演变。基于上述分析,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领域的发展为临床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未来的努力方向应侧重于引入创新技术与策略,以持续优化急救护理服务,从而实现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更为迅速、安全且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桂梅.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6):172-174.

[2]杨恋.优质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6):145-147.

[3]刘小红.优质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3):119-121.

[4]廖银燕.创伤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名医,2022,(01):117-118.

[5]钱百灵.优质护理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23,(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