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 河北 承德067000
摘要:神经重症患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及其他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因病情危重和长时间的卧床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摄取足够的营养。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肠内营养(EN)在神经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营养支持中的应用背景和护理进展。
关键词:肠内营养;神经重症;营养支持;护理
1. 引言
神经重症患者通常由于各种原因,如脑卒中、颅脑损伤等,导致他们在长时间内无法正常进食,营养支持成为治疗的重要一环。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不仅能够维持肠道功能,还能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治疗费用。因此,探讨如何在神经重症护理中有效实施肠内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2. 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中的应用背景
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目标主要在于确保其基础新陈代谢需求得到满足,帮助受损组织的有效修复,并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从而避免各种潜在并发症的产生。在这一背景下,肠内营养逐渐成为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相比,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通过利用胃肠道的天然途径进行营养输送,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促进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维护其屏障作用,减少因菌群失调引发的感染风险,还能更及时、有效地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必要的营养成分,为患者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肠内营养对神经重症患者的总体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整体恢复状况。肠内营养的科学实施还能够减少肠道黏膜萎缩,维持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有效减少由肠道细菌移位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1]。此外,肠内营养的应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成本。相比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准备和操作更为简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医疗费用。既然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如此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护士和医生团队密切合作,制定出适合每一位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方案。通过监控胃肠道的耐受性、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速度,确保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从营养支持中获益,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肠内营养护理的进展
3.1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如今已经成为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一个共识。这种做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背后是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数据的强力支持。研究表明,在患者入院后的24-48小时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能够显著减少因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导致的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并进一步改善总体预后。对于神经重症患者而言,迅速恢复和维持营养状态至关重要,因为这些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威胁,且身体消耗极大。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迅速介入,确保营养液尽早开始通过胃管或肠管输注到患者体内。护理人员不仅要负责设备的正确安装和操作,还需在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2]。只有这样,才能在早期阶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提高生存概率,促进康复,并极大改善生存质量。
3.2 持续监测和调整
肠内营养的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持续的监测与适时调整是确保其效果的重要环节。在神经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多项关键指标,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和代谢状态。这些数据的不断更新对于判断营养支持效果十分关键。具体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胃管的位置,确保其未发生移位,同时测量胃内容物的残留量,并听取肠鸣音,以评估胃肠道的耐受情况。这些监测数据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的依据。根据这些数据,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适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输注速度,以确保患者摄取到最合适的营养素,以满足不同阶段和病情下的营养需求[3]。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如血糖水平的动态监测、电解质平衡的评估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代谢状态。这些持续的监测和调整措施,确保了肠内营养能够长效且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3 预防和管理并发症
尽管肠内营养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胃肠不耐受、误吸和感染等,这依然是护理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在实施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例如,为了减少误吸的风险,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安置在头高脚低20-30度的体位,这样的体位有助于防止胃内容物逆流进入肺部。此外,护理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胃肠功能也是需要重点监控的方面,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胃肠功能情况,及时发现胃肠不耐受的早期症状,并尽快处理
[4]。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减慢营养液输注速度、调整营养液配方等,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同时,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胃肠不适,还可以考虑辅助药物治疗,如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总之,预防和管理并发症需要一整套综合性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3.4 个体化护理
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肠内营养支持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护理人员在制定和实施营养方案时,应与营养师和医生密切合作,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临床表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例如,不同病因(如脑卒中、颅脑外伤等)导致的神经重症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可能各不相同,较严重的代谢紊乱需特别关注能量平衡和蛋白质摄入。在营养支持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效果,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此外,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感染情况、伤口愈合状态以及体重变化等,并据此调整营养配方和供给量,以实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通过采用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能够更精准地满足每位患者的特定需求,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康复时间。护理人员还应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解释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获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管理和整体护理效果[5]。总之,个体化护理是确保神经重症患者在复杂、多变的病情下,获得有效营养支持的关键。
4. 结论
肠内营养是神经重症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在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早期启动、持续监测、预防并发症和个体化护理等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预后。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将是保障神经重症患者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波.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护理[J].人人健康, 2023(19):113-113.
[2]黎秀婵,方建冰,麦惠,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药研究, 2023, 2(29):36-38.
[3]王丹,况红梅,刘韦辰.神经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分析[J]. 2023(4):3,7.
[4]何其枝,程凤琴.肠内营养管理路径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 2024(9):184-186.
[5]孟阳.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