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武城县财政局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当前,该领域存在各阶段衔接脱节、信息管理滞后和人员协同困境等问题,影响了造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构建一体化管理流程、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以及强化人员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优化策略;数字化技术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涉及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1.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涉及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到使用和拆除的每一个阶段。整个过程中,成本控制是核心目标之一,旨在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起初,项目的初步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精确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与预算。通过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优化设计方案,不仅能降低初期投入,还能为后期施工和运维节省费用。在施工阶段,实际成本的控制则更为关键,管理者需根据施工进度与质量要求,灵活调整预算和资源配置,防止成本的失控。
2.当前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各阶段衔接脱节
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尽管各个阶段如设计、施工、运营等都涉及造价管理,但它们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具体而言,设计阶段的成本预测与施工阶段的实际支出之间常常存在较大差距,部分设计方案未能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和后期运营维护的成本,导致预算不断超支。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与调整,往往未能及时反馈到前期设计的成本估算中,这种信息的滞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总体成本控制效果。
2.2 信息管理滞后
在各阶段,尤其是在设计与施工阶段,信息流转不畅是导致成本管理不精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项目初期的设计方案和预算信息并未及时共享给后续施工团队,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预算外支出。而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由于现场变化而产生的成本调整,往往未能迅速反馈给相关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项目进度和预算的错位。信息滞后的问题不仅体现在项目内部沟通上,还包括外部供应商、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协调。
2.3 人员协同困境
人员协同的困境也是当前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项目中的各方参与者,包括设计师、施工人员、项目经理、业主等,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设计图纸和预算无法精准对接,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变更而未能及时更新预算信息,造成了成本的严重超支。
3.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构建一体化管理流程
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流程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减少信息的遗漏和滞后,还能提升各阶段之间的协同效率。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框架,项目团队可以在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的每个环节中,始终保持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例如,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应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分配和成本目标,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成本数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紧密配合尤为关键,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与信息传递机制,能够确保项目的每一个变更都能迅速被记录并纳入预算调整。同时,项目管理平台的搭建可以实时跟踪项目进度与成本状况,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要明确划分,确保管理流程的高效运作。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高造价控制的准确性,也能减少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的成本浪费和管理失误。此外,一体化管理流程的建设还需要注重跨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例如,设计团队、施工团队、造价管理团队等各方应定期召开项目进展会议,及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确保各方对项目的目标和进展有一致的理解。
3.2 数字化技术赋能
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从设计到施工、运营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BIM技术通过提供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平台,使得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的各项数据得以集成与共享。施工现场的信息可以实时采集并反馈到系统中,这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即时的成本和进度信息,从而有助于及时调整计划并优化资源配置。此外,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结合使得项目的预算管理更加精确和动态,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项目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不仅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来说,数字化技术还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与协同。通过云平台,项目团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最新的设计、施工及预算数据,打破了传统管理方式中信息传递滞后的瓶颈。这种实时性和透明度的提升,帮助各方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作出调整,减少了因信息滞后或沟通不畅造成的误差。此外,BIM模型的可视化功能能够直观地呈现建筑项目的整体状况,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风险。
3.3 强化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不仅仅依赖于系统和流程的优化,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首先,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理解建筑工程中的各种技术要素与成本影响因素,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预测与控制。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项目管理与数据分析。此外,沟通和协作能力也不可忽视,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多方参与,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在复杂的项目环境中保持高度协同。培养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推动人才在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方面的不断进步,是提升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水平的关键。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筑工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较多,项目管理者必须能够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外,领导力和决策能力也尤为重要,管理人员需要在项目各阶段做出科学决策,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可以确保各阶段的有效衔接,减少信息孤岛现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BIM(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为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强化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是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将更加科学、高效,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明明. 绿色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J]. 房地产世界, 2024, (19): 101-103.
[2]祝金智.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策略研究[J]. 房地产世界, 2024, (17): 95-97.
[3]曾媛. 建筑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优化研究[J]. 工程经济, 2018, 28 (0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