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评估

刘永加1杨小青2杨开业1      何星1

1连云港正航电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22

2连云港乐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22

摘要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攀升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电厂作为能源生产的关键领域,其余热回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余热回收有望提升电厂能源利用效率,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存在诸多复杂因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评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经济性;环境影响评估

引言

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和环境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电厂余热回收技术备受关注。电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若能有效回收利用,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电厂余热回收技术概述

在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资源,这些余热若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能源的巨大损失,还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该技术主要通过特定的设备和系统,对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收集、转换和再利用。常见的余热回收方式包括利用余热加热水产生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或者将余热用于预热进入锅炉的空气、水等介质,降低燃料消耗,提高发电效率。从设备角度来看,余热回收系统通常包含热交换器、余热锅炉等关键部件。热交换器能够实现热量在不同介质间的高效传递,而余热锅炉则可将余热转化为蒸汽,满足不同的工业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电厂余热回收技术需要根据电厂的类型、规模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对于不同燃料类型的电厂,如燃煤电厂、燃气电厂等,其产生的余热特性有所差异,相应的回收技术和设备也需进行针对性调整。电厂余热回收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技术,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的经济性体现

2.1能源成本节约

在发电过程中,大量余热若直接排放,将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而余热回收技术可对其再利用。可将余热用于加热水或产生蒸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额外能源的需求,进而降低能源采购成本。以燃煤电厂为例,余热回收系统能降低排烟温度,减少热量散失,使单位发电量所需煤炭量降低。这不仅减少了燃料采购成本,还降低了燃料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费用。据相关统计,部分采用先进余热回收技术的燃煤电厂,燃料消耗可降低5%-10%。余热回收技术能优化电厂能源系统的运行。通过回收利用余热,可减少对高品位能源的依赖,使能源配置更加合理。在一些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余热回收装置与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协同工作,充分利用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废气余热产生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大大提高了整个发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成本,为电厂的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2.2经济效益提升

电厂余热回收技术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显著。部分余热回收技术可将回收的余热转化为电能,如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发电系统,能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将原本废弃的余热变为有价值的电力资源,直接增加了电厂的发电量,从而带来可观的售电收入。该技术有助于改善电厂设备的运行条件。通过降低设备运行温度,减少热应力和磨损,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例如在一些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中,余热回收系统能有效控制进气温度,使设备故障率降低、维修周期延长,为电厂节约大量设备维护费用。余热回收技术从发电增收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两方面,有力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2.3政策支持与补贴带来的经济收益

电厂余热回收技术可因政策支持与补贴获得显著经济收益。为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电厂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并给予经济补贴。补贴能直接降低项目投资与运营成本,如部分地区对实施余热回收改造的电厂,按项目投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贴。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也为电厂带来收益。余热回收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电厂获得相应碳减排指标,可在碳交易市场交易。例如欧洲一些电厂通过余热回收项目减排,出售碳减排指标获取可观收入。政策支持与补贴、碳交易收益共同作用,为电厂采用余热回收技术提供经济激励,助力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

3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3.1生命周期评价法

该方法着眼于余热回收系统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全面考量各阶段环境影响。在具体评估中,需先明确研究目标与范围,界定评估边界,涵盖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及退役等环节。随后收集涉及原材料消耗、能源使用及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借助特定评价模型和指标对各阶段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对于某余热回收系统,要考虑制造时各类金属原材料开采加工产生的环境负荷,以及运行中电力、水资源消耗和废气、废水排放等影响。通过量化分析,能清晰呈现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程度。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系统性和全面性,不仅关注运行阶段的直接环境影响,还考虑了整个生命周期的间接影响。通过综合评估,能为余热回收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推动电厂可持续发展。

3.2环境影响指标法

该方法通过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影响指标,来综合衡量余热回收技术对环境的作用。常用的环境影响指标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以及资源消耗强度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指标可直观反映余热回收技术在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方面的成效;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能评估其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程度;资源消耗强度指标则体现该技术在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方面的效率。在评估过程中,需先确定各指标的基准值和目标值。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或模型计算结果,得出余热回收技术在各指标上的具体数值。然后将这些数值与基准值和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判断该技术的环境影响程度。若某余热回收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基准值且趋近目标值,表明其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方面表现良好。通过这种对比分析,能清晰认识余热回收技术的环境影响,为技术改进和决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电厂绿色发展。

3.3环境监测与模拟法

环境监测通过在电厂及周边设置监测点位,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定期监测,获取余热回收技术实施前后环境质量变化数据,如在烟囱附近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水口监测水质指标等,以此直观反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模拟则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工况下余热回收技术的环境影响,像建立大气扩散模型预测污染物扩散传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水质模型分析废水排放对水体的影响等。将环境监测与模拟法相结合,既能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掌握现实环境状况,又能通过模拟预测潜在环境影响,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的环境影响,为技术优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束语

电厂余热回收技术在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经济角度看,能降低运营成本、创造额外收益;从环境角度看,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环境保护。该技术的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初始投资较大、技术匹配性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完善政策支持,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严.基于热泵技术的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29(05):16-21.

[2]徐娟.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厂锅炉运行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24,(08):101-103.

[3]展聪.发电厂余热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3,(15):46-48.

[4]张庆,徐逞祥,胡方,等.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主要技术分析[J].能源与环境,2023,(02):71-73+81.

[5]朱军超.燃煤电厂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工程应用研究[J].机电信息,2022,(1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