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油田合作区构造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小集油田合作区构造特征分析

田志远

(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天津,300280)

摘要:随着全国石油资源勘探形势日益严峻,探索老油田持续开发,是我国油田油气稳产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探索孔南对外合作油田效益开发模式,分析小集油田合作区构造特征,进而为油田后续开发提供稳产思路。 

关键字:稳产;小集油田;油气

1 地质概况

随着全国石油资源勘探形势日益严峻,老油田稳产是我国油气稳定供应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如何稳产是目前探索的主题,如何应用提高采收率技术或者如何寻找适合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是老油田后续开发的重点。

小集合作区储层为孔一段,埋深约在2960~3240m。该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根据储层和油层分布特点分析,主力油层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局部砂层组内由于沉积环境差异,造成岩性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砂层组内具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2 地层特征

按地层特征和油层分布规律将主要目的层进行精细划分,将目的层Ek1段纵向上划分为5个油组,由于Ek14油组厚度400 m左右,油水关系复杂,细分为Ek14上、中、下油组,进一步细分为14个小层,Ek1段共细分34个小层。EK1-1油层泥包砂的特点,分2个小层,个别在2小层含油;Ek12油组分上细下粗,将其分成1~5个小层,1、2和3小层含油层薄、不稳定,油层主要分布4、5小层;Ek13油组细分为1~5个小层,油层主要分布较Ek12油组稳定,低部位井5小层见水。Ek14油组分成1~14个小层,除1小层和5小层不含油外,其它均含油;Ek15油组分成1~8个小层,其中3小层、4小层、7小层、和8小层含油,其它不含油。

3 构造特征

研究区Ek10、Ek11、Ek12、Ek13油组底界、 Ek14油组上、中、下底界、Ek15油组底构造图均反映构造走向为北东向,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Ek10、Ek11、Ek12、Ek13油组为地堑断块,堑块内整体式断鼻形态,地层产状整体向东南倾伏,被小14-1断层、小14-1南断层、小9-8-2断层和南201断层复杂化,北东向呈现三个条带,自北向南:依附于官38断层发育的小2断鼻、依附于南201断层发育的南202断鼻和由小集断层、小9-8-2断层夹持的官936台阶断块。Ek14油组上、中、下构造形态三部分构成,一是官38断层上升盘依附于官38断层发育的南201断鼻,二是官38断层下降盘依附于官38断层、被小集断层遮挡的顺向断块,三是由官38断层和小集断层夹持、被小9-8-2断层复杂化的地堑块。Ek14、Ek15油组构造形态主要是官38断层上升盘依附于官38断层发育的南201断鼻。从Ek14、Ek15油组南201断鼻具有继承性发育特点。

断层特征:小集区域是一个大型背斜,主要是被北东走向、其次是被北西走向两组正断层切割呈花状构造。主要有东南倾向的官38北断层、官38断层、小14-1断层、小14-1南断层、小9-8-2断层、西北倾向的小集断层、南201断层等。小集地区被这些北东~南西走向的正断层切割,至少经历过两个阶段的构造运动。第一阶段发生在早始新统,断层下降盘的厚度稍有变化。这时的断裂作用造成的微弱的断裂是沉积再生作用的集中点。沙河街组地层厚度的变化说明第二阶段的构造运动发生在渐新世。断层两盘构造高点明显偏移说明断层发生过扭转。从地震剖面上看,馆陶组地层连续性好,没有断层面,说明所有的断裂活动在馆陶组沉积时停止了(中新统~上新统)。研究区内断层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其中一组是东南倾向:官38北断层、官38断层、小14-1断层、小14-1南断层,另一组是西北倾向:小集断层、小9-8-2断层和南201断层。还有一条是在官38断层下降盘小6断块内、小6井和官936井之间、走向近南北、倾向向西呈陡峭的断层。这些断层中官38断层和小集断层是控制构造格局的断层,横向、纵向规模较大、继承性强、连续性好。

图1 小集合作区EK14顶界构造井位图

4 总结

小集合作区储层为孔一段,埋深约在2960~3240m。该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根据储层和油层分布特点分析,主力油层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小集区域是一个大型背斜,主要是被北东走向、其次是被北西走向两组正断层切割呈花状构造。主要有东南倾向的官38北断层、官38断层、小14-1断层、小14-1南断层、小9-8-2断层、西北倾向的小集断层、南201断层等

5 参考文献

[1] 薄启亮.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及实践[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10: 1-17.

[2] 童晓光.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研究论文集[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15: 3-9.

[3] 童晓光, 窦立荣, 田作基, 等. 21世纪初中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战 略研究[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1-16. 

[4] 吕功训. 阿姆河右岸盐下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勘探与开发[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6.

[5] 韩大匡.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5): 583-591.

[6] 穆龙新. 重油和油砂开发技术新进展[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1-3.

作者简介: 田志远,男(1985.2-至今),201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就职于泛华能源有限公司,电话13323279090,邮箱1095907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