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勘中达岩土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物探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结构无损检测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大坝、水工建筑、地基等关键部位的质量检测过程中,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工程质量物探检测技术系统性应用分析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物探检测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检测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至关重要,管理人员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保障水利工程检测质量工作顺利进行。
一、物探检测技术概述
物探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目标物体电磁场、声波、放射性等物理特性,推断目标物体内部结构与性质的无损检测技术。物探检测技术具有无损监测、多参数探测、高精度探测等应用优势,一方面实际检测过程中,在不对目标物体产生任何损伤的情况下,获取电导率、磁导率、声速等多个参数,帮助施工人员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目标物体的性质与结构,另一方面物探检测技术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甚至毫米,能为工程提供高精度的探测数据,满足工程质量提升需求。
二、传统质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一)检测范围的局限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其检测范围有着不小的局限。在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面,针对隐蔽部分传统检测手段很难做到全面检测,深埋于地下的基础部位,基础灌浆质量检测只能借助有限的钻孔取芯之类的方法对局部进行检查,难以确保整个基础灌浆区域的质量都得到精确评估。从大面积土方工程质量检测来看,传统检测大多是抽样检测。由于检测范围受限,很容易遗漏质量不合格的区域,并且在土方填筑期间,对于含水量变化等实时状况无法进行全面监控。
(二)检测时效性的局限性
在混凝土施工这个关键环节,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检测主要依赖预留试块。但试块的养护环境和实际工程结构中的混凝土所处环境有所不同,而且试块检测结果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知晓,像标准养护28天的抗压强度检测,这就致使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对于金属结构安装部分,闸门的防腐质量检测,传统检测方法多为定期检查,可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运行环境里,水流状况、水质酸碱度等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定期检查不错过金属结构腐蚀加剧的关键时段。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工程质量物探检测技术系统性应用的策略
(一)优化与完善检测机制
水利工程与其它类型工程有较大不同,因此对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企业要建立材料质量检测机制,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优化机制的具体内容。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需要相关人员借助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结果质量,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更具成效。每种检测方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检测机制都要加以明确说明。优化检测机制还需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全面、严格落实检测机制要求,明确各种类型材料的检测标准,科学使用检测仪器,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测机制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水利工程要求的提升而不断完善,使各类材料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多物探技术协同互补
单一物探技术通常有其局限性,所以多物探技术协同作业极为关键。以输水管道渗漏检测为例,可把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相结合。电阻率法依据渗漏区域与周边介质电阻率的差异,初步确定的渗漏范围;探地雷达则以高分辨率精确探测渗漏通道的具体位置与形态。在检测大坝基础灌浆效果时,让声波检测与钻孔电视技术协同。声波检测能大面积快速评估灌浆区域整体波速变化,判断灌浆后岩体弹性模量的提升情况;钻孔电视技术可直观查看钻孔内灌浆体的饱满度、结石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未灌浆缝隙等细节。多种技术优势互补,可全面、精准获取工程质量信息,降低误判和漏判的概率。
(三)强化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相关从业者,有必要强化他们对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各类规程、标准的深入研究与实践训练,以确保他们能精确掌握各项检测流程及其执行方式,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和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科学作业。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并制定长期且持续的技能培训与教育方案,致力于培养检测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保持廉洁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秉持诚实公正的职业操守。也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所有参与检测工作的人员(包括短期聘用的人员和正在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四)与施工工序紧密结合的动态检测
在基础施工阶段,灌注桩施工时预先在钢筋笼上布置声测管,利用超声波透射法逐段检测灌注桩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发现缩颈、离析等质量问题,及时采取二次灌注等补救措施。大坝填筑过程中,每填筑一层就用瞬变电磁法检测新填筑层与下层结合部位的含水量,防止含水量不均造成层间结合不良,确保大坝整体稳定性。隧洞衬砌施工时,紧跟衬砌作业面,用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厚度和背后空洞,一旦发现衬砌厚度不足或有空洞,马上返工处理,避免后续施工造成更大损失,通过这种与施工工序紧密配合的动态检测,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有效控制。
(五)优化升级检测设备
要提高检测质量,还需要从设备方面入手,尽快促进设备的升级和优化。在正式实施检测工作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设备引进工作,使用先进的设备,确保设备的专业性,提高设备的精度。要严格遵守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要求和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并升级设备,防止设备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变得不灵敏。对于目前已经不再适用的设备,部分故障过多、无法正常运行的设备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淘汰,在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有必要时还可以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促进设备创新,为提高检测质量打好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所需要使用的设备,也要定期做好检查和维护工作,以防在用到设备时出现故障,导致检测出现过大误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工程质量物探检测技术的系统性运用,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且精准的技术方法。随着科技持续发展以及工程实践的不断推进,物探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将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大物探检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力度,持续提升检测技术的精度与可靠性。并且也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质量意识,保证物探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得以全面、有效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吴爱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8):72-74.
[2]尹剑,徐磊,陈爽爽,等.水利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与展望[J].水利水电快报,2022,43(02):32-39+51.
[3]谭显江,张志杰,杨磊,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工程质量物探检测技术系统性应用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22,43(02):40-46.
[4]刘康和,童广伟,段伟,等.水利水电工程物探发展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S1):185-188.
[5]李毅.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J].低碳世界,2019,9(0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