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通过高效的模板支撑和混凝土浇筑工作,确保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高支模施工也伴随着较高的危险性,近年来多起支架坍塌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支模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安全管理;策略
引言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高支模工程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安全性。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结构的复杂化,高支模施工的安全风险也随之提升。因此,深入探讨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建筑施工中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1.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应用
在高支模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材料的选择与方案编制是关键。材料方面,钢管需选用壁厚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的产品,确保其承载能力。例如,对于高大支模体系,钢管壁厚偏差应控制在严格范围内。扣件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紧固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松动。在方案编制上,要依据工程结构特点精确计算荷载。如对于大跨度梁的高支模,需考虑混凝土自重、施工活荷载等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支撑体系形式、立杆间距等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技术指导。
1.2支撑体系搭建的技术应用
支撑体系搭建是高支模工程的核心部分。立杆设置时,间距要根据计算确定且需严格控制。在大型商业建筑的高支模施工中,立杆间距过大可能导致支撑体系局部受力过大。同时,要保证立杆的垂直度,采用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测量校正。水平杆与剪刀撑的设置也至关重要。水平杆步距合理设置能有效传递荷载,一般步距不宜过大。剪刀撑应按照规定沿支架高度连续布置,角度在45° - 60°之间,如在高层住宅核心筒高支模中,剪刀撑的合理设置能增强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提高抵抗侧向力的能力。
1.3模板安装的技术应用
模板安装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在模板拼接方面,要确保拼接严密,采用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漏浆。例如在桥梁高支模施工中,可采用橡胶密封条对模板拼接缝进行密封。对于起拱设置,根据跨度大小准确确定起拱值。当梁的跨度较大时,如超过4m,起拱高度按照跨度的1/1000 - 3/1000进行设置,能够有效抵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下挠变形,保证梁的平整度和结构性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降低工程成本。
2 高支模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结构稳定性方面
高支模工程在结构稳定性上存在诸多安全问题。首先,支撑体系的基础处理不当是常见问题,若基础承载能力不足,在高支模承受巨大荷载时,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例如在软土地基上未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就搭建高支模。其次,立杆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立杆间距过大、垂直度偏差超标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会使立杆分担的荷载超出其承载能力,增加结构失稳风险。再者,水平杆和剪刀撑设置不符合要求,如水平杆步距过大、剪刀撑缺失或设置不连续,导致整个支撑体系的侧向约束不足,无法有效抵抗水平力,在施工过程中易引发坍塌事故。
2.2材料与构配件方面
材料与构配件方面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钢管的质量问题不容小觑,部分钢管壁厚不足、材质低劣,其抗压和抗弯能力无法满足高支模的设计要求,在高荷载下极易变形甚至断裂。扣件方面,存在强度不够、与钢管不匹配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松动、滑脱现象,使杆件连接不可靠。模板的强度和刚度若不达标,在混凝土浇筑时可能因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导致混凝土泄漏,同时也会影响高支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3施工过程方面
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安全问题。其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按照合理的浇筑顺序进行操作,如集中在一处大量浇筑,使局部荷载过大,超出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容易引发局部坍塌。其二,施工过程中的超载现象严重,除了混凝土自重和施工人员、设备重量外,有时还会堆放过多的建筑材料,进一步增加了高支模的荷载。其三,在高支模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没有可靠的安全带、防护栏等保护,一旦发生意外,容易造成人员坠落伤亡事故。
3高支模工程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3.1人员管理策略
高支模工程中人员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严格人员资质审查,确保参与高支模施工的架子工、模板工等特种作业人员都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严禁无证人员上岗作业。例如在招聘架子工时,必须查验其架子工操作证的真伪与有效期。其次,加强人员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施工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课程,让施工人员了解高支模坍塌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立杆、水平杆安装方法等。再者,建立人员考核机制,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与高支模施工,以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素质。
3.2材料管理策略
材料管理是高支模安全管理的基础。其一,严格把控材料采购环节,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明等相关文件。例如采购钢管时,要确保钢管的壁厚、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其二,做好材料进场检验,对每一批次的钢管、扣件、模板等进行抽检,检查其尺寸、强度等指标。如发现不合格材料,应立即退场处理,防止其用于高支模工程。其三,加强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按照材料的特性分类存放,避免因存放不当造成材料损坏或变形,如钢管应堆放整齐,防止弯曲变形影响使用性能。
3.3施工过程管理策略
施工过程管理直接影响高支模工程的安全。在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科学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方案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计算荷载、确定支撑体系的形式等。例如针对大跨度高支模工程,要进行专门的力学计算。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保证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的设置符合要求。同时,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顺序,避免局部荷载过大。例如采用分层、对称浇筑的方式。在高支模的拆除过程中,要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并且在拆除前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防止因过早拆除引发安全事故。
3.4安全监测与检查策略
安全监测与检查是确保高支模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建立安全监测体系,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在高支模关键部位安装位移传感器、应力应变片等,实时监测支撑体系的变形、应力等情况。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要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位移超过规定值时,要检查支撑体系是否有杆件松动等情况。另一方面,加强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由施工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小问题;定期检查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模整体情况进行检查。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与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过精确的施工技术应用,能够确保高支模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应持续关注高支模工程相关技术与管理的创新,以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郑猛.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10):167-169.
[2]田楠.建筑施工中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4):158-160.
[3]陈晓庭,王光明,张文涛,等.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J].居业,2022,(12):37-39.
[4]徐中强,李卫永,康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2,(1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