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王宏聪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持续增长,混凝土与钢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也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结构与建筑整体的质量安全关联密切。而在混凝土与钢结构施工中,包含了大量的施工技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对于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钢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更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为影响社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保障公民个人的基本权益,应密切关注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落实技术研究,推动建筑工程项目长远发展。

1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包括便捷、耐久、用材合理、耐火等。混凝土的便捷性是指混凝土的原材料获取方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矿渣等工业废料经回收处理后也被应用到了混凝土的制作中。总的来说,混凝土的原材料获取简单且来源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凝固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强,正常使用期间不容易损坏。密实度高的混凝土结构能够将水分隔离在结构外部,其内部钢筋不易受水分等侵蚀而出现损坏,保障了内部钢筋的安全性和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延长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用材合理是指在施工期间能够有效发挥钢筋的性能,并且通过调整结构,能够控制建材的使用量,有效控制施工成本[2]。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包裹钢筋,起到了隔热的效果,在防火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因热量过高而造成内部钢筋软化,进而降低了高温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有效避免了倒塌等安全事故。

2钢结构的优点

一是施工速度快,结构构件可以在工厂中提前完成预制工作,然后运到现场进行装配,施工速度较快且操作简单。二是结构自重相比较混凝土结构要轻很多,可以减轻建筑基础的负担,从而保障基础乃至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三是钢结构的施工周期短,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有着非常显著的资金效益。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乃保障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所在。依据工程所需及原材料特性,拟定恰当的配合比,以此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与耐久性。譬如,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虽能增强混凝土强度,却可能致使成本上升以及混凝土收缩加大;粗骨料粒径较大虽能减少水泥用量,但粒径过大或许会对混凝土工作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对于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也需斟酌。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中,应当适度增加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并添加抗侵蚀性外加剂等,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化学侵蚀性。在实际施工时,需按照原材料的变化适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

3.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作业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浇筑前,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落实建筑各环节的作业要求,预防浇筑期间出现各种问题。相关人员应提前统计浇筑时钢筋的使用数量,并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和性能,以免劣质钢筋被应用到结构中。统计和处理其它数据,为浇筑各环节的施工作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正式浇筑前,相关人员应提前处理好浇筑主体内部。严格按照既定顺序安装模板,检查模板状态,及时修复模板的破损位置,浇筑过程中,严格执行既定的浇筑流程。明确所使用浇筑技术的注意事项。期间注重技术管理以及施工人员技术行为的监管。根据施工详情制定施工方案,严格监督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施工期间,若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应及时与专业人员商讨调整后续的施工计划,当发生问题时,应在与专业人员和上级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控制资源的耗损,以保障施工的连续性和质量。

3.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控制结构开裂问题的角度,可以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浇筑温度、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计算,确定好施工环节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指标。例如,在夏季,混凝土入模前,必须将模板、钢筋和环境温度控制在40℃以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能超过30℃,确保最大温升不能超过50℃。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混凝土裂缝控制中,于地下室侧墙采用分仓浇筑的形式,浇筑长度不超过16m,间隔时间不低于7d。

4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4.1钢结构设计

(1)确定施工平面的平整度。通常情况下,钢结构适用于平整的平面,凹凸较小的平面也相对适用。钢结构后期受风力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位移等现象。当钢结构产生位移时,都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设计环节要关注作业平面的平整度,同时做好抗风设计,提升钢结构的抗风性能,增强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在楼梯间以及电梯间的钢结构中,会着重关注钢结构的侧面抗风设计,将钢结构的位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它位置一般将不动墙作为钢结构的抗测力结构。(2)考虑钢结构的变形极限。无论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抗侧力结构还是将纯钢结构作为抗侧力结构,都要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提升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

4.2钢结构吊装技术

钢筋的安装与固定钢筋的安装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来确定位置和间距。安装前,需依据设计图纸在模板或垫层上精准弹出钢筋位置线,以此保障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同时,还需留意钢筋间距的均匀性,使之完全符合设计与规范的标准。若间距偏差过大,将对结构的受力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安装进程中,应当借助钢尺等工具加以测量和把控。在固定钢筋时,要确保固定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以及振捣。另外,钢筋安装完毕后,必须展开严格的质量检查,涵盖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间距、连接方式等方面。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力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4.3钢结构焊接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焊接尤为重要。为了保障钢结构焊接质量要,1)选用焊接人员,任用获得相关证书的焊接人才;2)检查焊接设备以及材料的质量和各项性能,以保障其符合工程要求。检查焊接图纸,了解相关参数,掌握技术要点。焊接时,严格执行图纸方案,以保障焊接的有效性;3)焊接前,清理焊接部位,将多余的杂质处理干净。做好预热处理,将焊接位置钢结构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焊接时,二次检查焊接位置。在确保焊接位置符合施工标准的情况下继续施工;4)密切关注焊接质量,遇到问题时,应立即上报,严禁自行处理。同一个位置应避免多次重复焊接,最多控制在2次;5)焊接作业时,避开极端恶劣天气,如狂风、暴雨、低温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而施工质量会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混凝土与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施工人员对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将技术的优势切实发挥出来,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宏.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4,(10):154-156.

[2]林加环.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居业,2024,(10):239-241.

[3]郭博.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4,(06):172-174.

[4]王涛,张拓,王艺程,等.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石材,2024,(04):64-66.

[5]李惺科,刘琦.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24):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