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如何在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乡土文化元素成为重要课题。乡土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传承文化、增强认同感、提升旅游吸引力等。本文以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体验街为例,深入探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乡土文化元素的应用。通过对该项目的规划总体构想、空间布局、特色巷道、重点项目以及标识系统等方面的详细分析,阐述了如何挖掘、提炼和融入乡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乡村旅游景观。旨在为其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元素;应用
1绪论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融入乡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旅游景观的内涵,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还能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体验街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在景观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2规划总体构想中的乡土文化体现
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郊的松他克镇阿孜汗村,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生态良好。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中国最早种植无花果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无花果之乡”。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对阿孜汗村进行了整体规划与景观设计。
2.1文化定桩——确立乡土特质
通过深入挖掘阿孜汗村的文化资源,确定了以无花果文化为核心,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主题。将这些乡土文化特征融入到景区的建设中,使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环境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为景观设计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例如,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注重突出无花果的特色,打造了无花果文化体验产品,让游客深入了解无花果的种植、加工和文化内涵[2]。
2.2空间格局——重构乡土场景
在规划中,对阿孜汗村原有公共空间和重要节点进行乡土场景重构。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布局,如特色民居,这些民居以土坯、砖块、木料为主要建材,墙顶由带状石膏花或手工木雕花镶嵌,门窗多为拱形,体现了典型的南疆建筑风格。同时,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使空间既展现乡土内容,又不失现代色彩。例如,在民俗文化体验区,对传统街巷进行整治,改善交通和游览环境,增加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乡村生活氛围。
2.3视觉逻辑——诠释乡土秩序
总结和提炼乡土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等,并通过标志标识、景观节点、公共厕所、公共服务设施等的构建进行物质化表达。例如,在景区内设置的标识系统,采用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图形和文字,与乡土文化相呼应。景观节点的设计也注重体现乡土特色,如在村口设置的大型无花果雕塑,成为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直观地向游客展示了阿孜汗村的无花果文化[3]。
3空间布局规划中的乡土文化融合
3.1“一轴、两环、四区、八组团”布局
民俗文化体验轴:作为景区的核心轴线,串联起各个主要功能区和景观节点,集中展示了阿孜汗村的民俗文化。沿线布置了民俗文化十二坊、民俗文化体验街道等项目,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亲身参与和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手工制作、民俗表演等。
无花果园漫步绿环(内环)和乡村风情骑行绿环(外环):这两个环线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将无花果园、农田、水系等元素融入其中。游客可以漫步或骑行在绿环上,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绿环上还设置了多个景观节点和休息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入口综合服务区、民俗文化体验区、无花果文化体验区、乡村风情体验区:四个功能区各有侧重,入口综合服务区提供游客接待、咨询、购物等服务;民俗文化体验区重点展示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无花果文化体验区突出无花果的种植、采摘和加工体验;乡村风情体验区则让游客深入体验乡村生活方式。
八组团:包括旅游服务组团、休闲观光组团、馕文化体验组团、特色民俗组团、无花果文化研学组团、无花果休闲组团、乡村生活体验组团、乡村风情体验组团。每个组团都围绕乡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产品[4]。
3.2旅游产品体系与乡土文化
构建了“1 + 3 + N”旅游项目体系,以无花果主题为引领,打造了乡村观光旅游产品、民俗文化体验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三大核心项目,并通过多个配套支撑项目丰富旅游体验。这些旅游产品紧密结合乡土文化元素,如乡村观光旅游产品中的漫步环线和骑行环线,游客可以欣赏到阿孜汗村的自然风光、特色民居和田园景观;民俗文化体验产品中的民俗文化十二坊,涵盖了农耕、织染、陶艺等多个传统手工艺领域,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4重点项目设计中的乡土文化元素应用
4.1民俗文化十二坊
设计理念:传承和弘扬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场所。
设计手法: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农耕坊、花毯坊、陶罐坊、织染坊、瓷盘坊、乐器坊、木刻坊、绣片坊、果酱坊、莲花柱廊等,每个坊都有独立的展示和制作空间,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传统工艺展示与体验:坊内展示了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具和作品,同时邀请当地手工艺人现场制作和教学,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例如,在织染坊,游客可以看到传统的织染工艺,还可以亲手尝试染布;在木刻坊,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作品,并学习简单的木刻技巧。
4.2四大网红节点(花云间、阿孜汗YYDS、扬帆起航、蔚蓝花巷)
花云间:设计理念:营造浪漫、诗意的乡村景观氛围,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设计手法:通过布置花卉、设置景观小品等方式,打造出一个繁花似锦的休闲空间。建筑外观采用了富有当地特色的装饰元素,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5]。
阿孜汗YYDS:设计理念: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标识和打卡点,突出阿孜汗村的特色。设计手法:设计了独特的造型和标识,结合灯光效果,使其在夜晚也能成为景区的亮点。周边设置了休息座椅和景观绿化,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
扬帆起航:设计理念:寓意着阿孜汗村的发展蒸蒸日上,象征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设计手法:通过雕塑、景观造型等形式,展现了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只,与景区的发展理念相呼应。周围的景观设计注重与主题的协调统一,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蔚蓝花巷:设计理念:利用色彩和花卉打造浪漫、温馨的巷道景观,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设计手法:墙面刷蓝色涂料,安装仿真花艺、廊架、串串灯等,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花巷内还设置了一些小型的景观节点和休息设施,让游客可以在这里停留、欣赏和拍照。
4.3标识系统设计与乡土文化
4.3.1设计理念
标识系统设计以突出乡土文化特色、方便游客识别和引导为目标。采用当地的自然元素、民俗文化符号和传统建筑风格,使标识系统与景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成为传递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4.3.2设计手法
图形符号设计:提取无花果、骆驼、民族花纹等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元素,进行简化和抽象处理,设计成独特的图形符号,应用于景区的各类标识牌上。例如,在景区指示牌上使用无花果图案作为方向标识,既明确了方向,又突出了景区的特色。
色彩搭配:运用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相契合的色彩,如土黄色、蓝色、绿色等。土黄色代表了当地的土地和传统建筑色彩;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水,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绿色则寓意着生机与活力,与乡村的田园风光相呼应。这些色彩的搭配使标识系统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增强了景区的整体美感。
材质选择:选用当地常见的木材、石材、金属等材质,结合传统工艺制作标识牌。例如,木质标识牌经过雕刻和彩绘处理,展现出古朴的质感;石材标识牌则利用其天然纹理和质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这些材质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乡土特色,还增加了标识系统的耐久性和文化内涵。
5乡土文化元素应用的综合效果
5.1提升旅游吸引力
通过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体验街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充满文化内涵的特色巷道、引人入胜的重点项目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标识系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了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5.2促进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历史故事等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十二坊为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和传承技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特色巷道和重点项目中的文化展示,使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当地居民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6]。
5.3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旅游景观的打造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当地的民宿、农家乐数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也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4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
乡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让当地居民更加关注和重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居民参与到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如手工艺人在民俗文化十二坊展示技艺,居民经营民宿和农家乐等,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景区的发展也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结论
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体验街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成功地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到各个环节,通过规划总体构想、空间布局、特色巷道、重点项目和标识系统等方面的精心设计,打造出了一个具有浓郁乡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这一案例为其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应更加注重乡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应用,尊重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创新设计理念和手法,打造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景观,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熙.乡土文化元素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23,(10):144-146.
[2]胡晓冉.乡土文化元素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3,(04):134-136.
[3]刘晓昱.地域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和表达[J].文化产业,2023,(08):133-135.
[4]张柯琦.川西林盘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20.
[5]黄国安,孙艳.茶文化元素在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6):127.
[6]卫珍珍.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应用[D].山西大学,2017.